破釜沉舟·乘機赴敵,應變萬方
開皇十八年(598),楊素受命率軍出塞,進討突厥達頭可汗。隋朝與突厥的戰爭已發生過不止一次,在楊素以前,隋朝將領為了防備突厥騎兵的往來奔突,并確保自身的安全,一般都是采取步兵、騎兵、戰車三者參差相雜,外圍堆疊障礙物結成方陣,置騎兵于其中的戰略。楊素曾對人說過,這種構思雖然巧妙,可惜只能自保,對敵人卻毫無攻擊能力,取勝自然是一句空話。他這次出兵,一改前人作風,命令諸軍結成騎陣,以便于進攻。達頭可汗聞訊大喜,料定楊素是鬼迷心竅,自取滅亡,于是興沖沖地率領十余萬精銳騎兵前來迎擊。但達頭可汗并不明白,楊素之所以敢于一改守勢,肯定先有了致勝的把握。事實上的確如此,楊素的這支部隊已在他的強化訓練下變成了一部極為可怕的機器。他駕馭士兵以嚴厲著稱,有人違犯軍令,從來都是立斬不貸。每次臨戰之際,往往考查部下,有過失者一律處斬,最多的一次竟一口氣殺了百來人,最少也要殺十人以上,他在一旁觀看,哪怕鮮血濺到了面前,也依舊神態自若,談笑風生,由此軍中每個人都心懷震畏,莫不自覺檢點。兩軍對陣,則先令一二百人殺向敵陣,能夠攻陷敵陣則罷,若不能攻陷敵陣而又返回者,不論數目多少,一律全部斬首號令,然后再派二三百人攻陣,處理方式照舊。退無生路而且面上無光,還不如死在陣中有烈士榮耀,因此將士們無不抱定必死之心,奮勇向前。楊素率領著這樣一支龐大的敢死隊前來,達頭可汗居然還以舊眼光看待,盲目輕敵,你說其結果會是怎樣呢?戰場上一邊倒的狀況非常清楚地說明了這個問題:楊素的鐵騎兵如猛虎獵羊,咆哮撕咬,突厥人血肉橫飛,死傷累累.連達頭可汗本人也身受重傷,余下的殘兵敗將號哭突圍,沒命似地逃向遠方。一場血戰結束,楊素策馬巡視,嘴角掛著滿意的微笑。(《隋書·楊素傳》)
上一篇:見微知著·丟下草包袁紹,猛攻對手劉備
下一篇:以靜制動·習兵機俏夫人智佐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