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關之戰一(1644年)
清順治元年(明崇禎十七年,大順永昌元年,1644年)四月,清攝政王多爾袞與吳三桂合兵在山海關擊敗李自成農民起義軍的重要一戰。
明崇禎十六年八月,清皇太極病逝,子福臨8歲繼位,改元順治。叔父多爾袞為攝政王輔政,認為明朝連年與農民起義軍交戰,已呈土崩瓦解之勢,清朝入主中原的時機已至。因此,于順治元年正月,致書大順軍,提出“協謀同力,并取中原”的建議,李自成未予理會。三月初,明崇禎帝以大順軍逼近京師,急令駐守寧遠(今遼寧興城)以御清軍的遼東總兵平西伯吳三桂統兵入關,山海關以東地區遂全為清所有。
李自成入據京師后,曾派降將唐通等領兵8千,招降吳三桂和山海關總兵高第。其后吳三桂占據山海關,并遣使向清求援。四月十五日,多爾袞在翁后(今遼寧阜新境)得信,遂立即改變行軍路線,折而南行。
李自成四月十一日得吳三桂叛變確信,十二日下令親征,十三日統兵10萬離京,但仍寄望于招撫,故攜吳三桂之父吳襄而行,再次招降被拒,遂攻關。山海關為遼西走廊要地,北依角山,南臨渤海,易守難攻。守軍除吳部主力4萬外,還有高第部1萬和鄉勇3萬。吳三桂自率主力迎戰起義軍于城西大石河。激戰竟日,吳軍敗退入城。
二十二日晨,吳三桂以情勢緊急,親至威遠堡,剃發稱臣,對天盟誓,跪請多爾袞統兵入關。是日大風揚沙,咫尺難辨。大順軍主力自角山達海,南北列陣。清軍令吳三桂以白布系肩為號居前迎戰,主力面海鱗次列陣于大順軍陣尾兵力薄弱處,以待大順軍與吳三桂軍激戰疲憊,奇兵突出,一舉取勝。大順軍張兩翼圍敵數重,不顧傷亡,奮勇沖殺,圍開復合。吳軍則因有清軍壓陣,頑強抵抗。清軍阿濟格、多鐸領精騎2萬從吳軍左右兩翼殺出。大順軍猝不及防,陣腳大亂,傷亡慘重,權將軍劉宗敏亦被箭傷。李自成見頹勢難挽,下令且戰且退。二十三日再敗于永平(今河北盧龍),憤殺吳襄。二十七日退回京師。二十九日棄京師,撤向山西、陜西。
山海關之戰是大順軍由勝而衰的轉折點,也是農民起義軍由反明轉向抗清的開端。
上一篇:《山城堡戰役(196年11月1~日)》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沙家店戰役(1947年8月)》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