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軍粉碎國民黨軍全面進攻(1946年6月~1947年6月)
1946年6月下旬,國民黨軍集中193個旅,約160萬人,相繼對中原、山東、蘇皖、晉冀魯豫、晉綏、晉察冀、東北等解放區發動了空前規模的軍事進攻。人民解放軍在力量對比懸殊的情況下,按照毛澤東主席制定的“以殲滅國民黨有生力量為主而不是以保守地方為主的正確的戰略方針”,堅決粉碎國民黨軍的全面進攻。
中原戰場:國民黨軍于6月底,以30個旅,30萬人的兵力,圍攻位于戰場南端而態勢突出的中原解放軍。中原解放軍以一部兵力分散堅持游擊戰爭,以1個旅向東突圍,與華中解放軍會合,而主力分兩路向西突圍。第359旅8月底進入陜甘寧解放區,其余部隊則展開于鄂豫陜、鄂西北地區,創建新的游擊根據地。
華東戰場:國民黨軍集中46萬兵力,企圖首先消滅蘇皖解放軍,或逼其北撤山東,然后在山東與之決戰。華中野戰軍主力于7月中旬至8月下旬進行了蘇中戰役。同時,山東野戰軍分別在津浦路和膠濟路上作戰。待山東、華中野戰軍主力靠攏后,于12月至1947年1月,舉行了宿北、魯南戰役。2月,取得了萊蕪戰役的勝利。至此,華東野戰軍取得了殲國民黨軍20余萬人的重大勝利。
晉冀魯豫戰場:國民黨軍在該區周圍集中30萬以上兵力,分路進攻,企圖次第打通同蒲、津浦、平漢等鐵路。晉冀魯豫解放軍先后發動了隴海路汴(開封)徐(州)段戰役、定陶戰役,11月進行了滑縣戰役,1947年1至2月,舉行了巨(野)金(鄉)魚(臺)和豫皖蘇邊戰役,粉碎了國民黨軍打通平漢路的計劃,有力地配合了華東野戰軍的作戰。
與此同時,晉冀魯豫軍區第4縱隊并太岳軍區部隊,從7至9月,先后舉行了聞(喜)夏(縣)、同蒲路、臨(汾)浮(山)等戰役,又與晉綏解放軍相配合,于11月至1947年1月,進行了呂梁、汾(陽)孝(義)戰役。以上共殲國民黨軍23萬余人。
晉察冀、晉綏戰場:國民黨軍25萬人于1946年8、9月間先后占領承德和冀東解放區所有縣城,隨即從東、西兩個方向,向張家口對進。晉察冀和晉綏解放軍于6月中旬至8月中旬,舉行了晉北戰役、大同集寧戰役和張家口保衛戰役,連續取得了易(縣)滿(城)、保(定)南戰役的勝利。至1947年2月,基本上阻止了國民黨軍對晉察冀解放區的進攻。
東北戰場:自1946年10月起,國民黨軍以50萬人兵力,向南滿根據地發動進攻,南滿解放軍首先攻克了西豐,并取得了新開嶺戰役的勝利。12月至1947年4月,舉行了“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扭轉了東北戰局。
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央軍委的正確領導下,經受住了戰爭頭8個月的嚴峻考驗,雖暫時撤出了105座城市和一些地方,但卻殲滅了國民黨軍66個旅,71萬余人,迫使國民黨軍停止了對解放區的全面進攻。
上一篇:《人民解放軍挺進東北(1945年8~11月)》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人民解放軍粉碎國民黨軍重點進攻(1947年~6月)》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