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軍伏殲清軍僧格林沁部(1864年1月~1865年5月)
1864年(清同治三年)12月至1865年(同治四年)5月,捻軍采取快速流動、設伏圍裹戰法,殲滅尾追的清軍僧格林沁部的作戰。
1864年11月,損失慘重的各路捻軍在豫、鄂邊境合并改編,由遵王賴文光統一指揮,易步為騎,繼續抗清戰爭。
11月下旬,捻軍由湖北安陸、隨州、襄陽(今湖北襄樊)北上。僧格林沁率部于12月初抵棗陽,西進尾追。12月7日,捻軍敗僧軍于襄陽,士氣復振。12日再敗僧軍于河南鄧州。然后經南陽、鎮平、南召,至魯山,因僧部已至寶豐堵截,旋由寶豐西走,擬入陜。僧軍又進至永寧東面的韓城鎮防堵。捻軍折回魯山,于1865年1月28日設伏,又一次大敗尾追的僧軍。
此后,捻軍仍采取快速流動,疲敵再打的方針,先在河南境內盤旋,后于4月初進入山東。僧格林沁連吃敗仗,氣急敗壞,猛追捻軍,尋機報復。
捻軍經曹縣、定陶、城武(今山東成武)、嘉祥、汶上、曲阜等地一路北上,進至東阿、平陰、肥城,威脅省城濟南。此時僧軍追至東平,山東布政使丁寶楨亦由濟南南下防堵。捻軍見敵有備,便南下寧陽、兗州、鄒縣(今山東鄒城)、滕縣(今山東滕州)、嶧縣(今山東嶧城)、蘭山、郯城,再東走江蘇贛榆、海州(今江蘇連云港)、沭陽。5月3日,又由邳州返回山東郯城,嶧縣,在臨城(今山東棗莊西薛城)附近擊敗丁寶楨部,繼續北上,于5月10日由汶上以西渡過運河,過范縣、濮州境及黃河故道,最后進至菏澤西北高樓寨一帶,利用河堰縱橫、柳林密布的有利地形,設伏以待。
5月17日,僧格林沁追至高樓寨以南的解元集地區。捻軍出小隊迎戰,誘敵深入。18日中午,僧軍進至高樓寨,分三路展開攻擊。捻軍亦出三路迎戰,先擊潰其中路,繼而殲滅其西路、擊潰其東路,最后東西合擊,將僧格林沁殘部包圍在高樓寨南面的郝胡同。當日夜半時分,僧格林沁冒死突圍,逃至菏澤西北的吳家店時,被追擊的捻軍擊斃。
高樓寨之戰,捻軍全殲僧格林沁部精銳騎兵7,000余人,取得對清作戰中的一次重大勝利。
上一篇:《捻軍東西兩部遠征(1866年10月~1868年8月)》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捻軍突破沙河、賈魯河防線(1866年9月)》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