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贛蘇區反“圍剿”(190年11月~194年8月)
1930年11月至1934年8月,湘贛蘇區紅軍在湖南、江西兩省邊界地區反擊國民黨軍“圍剿”的作戰。
湘贛蘇區是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基礎上發展建立起來的。1931年1月,湘東獨立師向湘東南進擊,在茶陵嚴塘殲敵1個營一部,繼而襲占酃縣(今湖南炎陵)、資興、永興,隨后返回蓮花。2月中旬,湘東獨立師改稱湘東南獨立師,3月,湘東南獨立師以主力第1、第2兩團向株(洲)萍(鄉)鐵路和袁水流域出擊,遲滯國民黨軍東進;以第3團再出湘東南,接應從左右江地區北上的紅7軍。3月14日,在酃縣的十都與紅7軍第58團會合,北返中于茶陵之將軍山地區殲滅尾追紅軍的國民黨第19師1個團及縣保安團一部,粉碎了國民黨軍的第一次“圍剿”。
4月,國民黨軍調集3個師又3個旅的兵力,對湘贛地區進行“清剿”。湘東南獨立師、紅7軍第58團和紅20軍第175團協同作戰,4月15日,紅軍在廖塘橋地區,殲滅國民黨軍第52師第154旅一部。隨后,紅軍湘東南獨立師和紅7軍乘勢向湘東南進攻,連克茶陵、安仁、攸縣、酃縣等城,粉碎了國民黨軍的第二次“圍剿”。不久,紅7軍和紅20軍的部隊調往中央蘇區。7月,湘東南獨立師改稱獨立第1師,西路地區獨立團改為獨立第7團。9月,敵第43師以1個旅進占永新城。紅軍獨立1師聞訊后迅速北返,迫使國民黨軍退回安福。9月29日,紅軍獨立第1師、獨立第7團等在永陽鎮全殲國民黨軍第28師1個團。11月,獨立第7團和紅色警衛團組成獨立第3師。11月初,國民黨軍調集10個師,組織對湘贛蘇區大規模“圍剿”。1932年2月,獨立第1、第3師合編為紅8軍。經過一個多月的斗爭,粉碎了國民黨軍的第三次“圍剿”。
1933年4月7日,紅8軍在于田殲滅國民黨軍第28師1個加強營。5月6日,在蓮花的界化隴和九渡沖地區,殲滅國民黨軍第63師4個營和1個騎兵連。5月29日,紅軍又在棠市地區伏擊國民黨軍第15師第43旅和第19師第55旅,俘敵千余人,進而粉碎了國民黨軍對湘贛蘇區的第四次“圍剿”。
1934年1月,國民黨軍以3個師兵力,向湘贛蘇區發動第五次“圍剿”。4月5日,國民黨軍第15師由永新向沙市推進,紅6軍團(6月,湘贛蘇區紅軍奉中華蘇維埃中革軍委之命,統一整編為紅6軍團,轄第17、第18兩個師)。在沙市、澧田大道以北地區設伏,集中主力對其前衛第43旅發起猛烈攻擊,全殲該旅。6月3日,國民黨軍第16師3個旅和第62師的1個旅,向湘贛蘇區發起猛攻,紅6軍團同國民黨軍展開了20余天的陣地爭奪戰。7月4日,紅6軍團轉移到永新東南的牛田、津澗地區。在任弼時、肖克的統一指揮下,紅6軍團向黔東轉移,留下部分地方武裝繼續堅持斗爭。
到達湘贛蘇區參加反“圍剿”斗爭的紅7軍參加集會的情形
上一篇:《湘西之戰(1916年~4月)》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湘贛邊秋收起義和向井岡山進軍(197年9~10月)》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