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皇后緣何死 清史不清誰解謎
皇后那拉氏(?—1766),姓烏拉那拉氏,祖籍地在明烏拉部,父那爾希,官至佐領,屬于京城的佛滿洲整黃旗人。
正值弘歷封為“寶親王”之際,被選入清宮,當上了侍奉丫環。待弘歷當上乾隆帝之后,由丫環搖身一變成了側福晉,生二子一女:長子永璂(貝勒,行十二),次永璟(行十三);女(早殤)。
清乾隆二年(1737),被冊封為嫻妃,不久又晉封為貴妃。十三年(1748),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李榮保之女)病逝,又將她晉為皇貴妃,掌管“六宮”事務。十五年(1750),正式晉封為皇后。此人性格溫柔,端莊守禮,既深受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寵愛,也備受乾隆帝溺愛。
乾隆三十年(1765)農歷正月間,因皇子永璐(行十四)、永琪(行五)接連夭折,導致乾隆帝大病一場。正值乾隆帝患病初愈,愁懷漸消時,經和珅提議,游幸江南(今江蘇省)。又經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永璐生母)同意,讓乾隆帝攜烏拉那拉氏一路陪行。
此次南巡,已是乾隆第四次南游了。清帝出游,往往與出巡相并舉。在一行人馬離開江寧(今江蘇省南京市)去往杭州(今浙江省杭州市)途中,一向性情溫柔的烏拉那拉氏,一反常態,與乾隆帝在大庭廣眾面前爭吵起來了!
為什么呢?原因有二:一是自從她被冊立皇后后,一直被乾隆帝冷淡開來,由寵溺變為擱棄,加上太監專門打她的小報告。因此,二人達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二是乾隆帝每次下江南期間,都狎妓荒嬉,花天酒地無度,大失一國之君體統。爭執之后,她一氣之下竟然以剪發似尼相抗衡。
事發后,乾隆帝命貴婿福隆安(富察氏傅恒之子、乾降四女和碩和嘉公主之夫)等人,將她一人單獨送回京宮。
乾隆回鑾后,針對烏拉那拉氏作出兩個決定:一是將她皇后的封號廢除,二是從此不再去坤寧宮。乾隆帝的決定,立即引起眾臣極力反對,其中刑部侍郎阿永阿等人,因替烏拉那拉氏說了公平話,而遭治罪被發落到今黑龍江省境內實邊了!在一片反對聲中,廢號一事擱置了!
三十一年(1766)農歷七月間,烏拉那拉氏因心疾而病危。乾隆聞訊后,非但沒有去坤寧宮看她一眼,反而離開皇宮率領上千人馬赴圍場(今河北省圍場縣)行獵作樂開來。不日后,一代皇后含恨而死。
乾隆聞訊之后,指派永璂貝勒(烏拉那拉氏生子)獨自一人,快馬加鞭,回京給生母操辦喪事。
待乾隆帝在外邊玩膩之后,再回京辦公事。回京后,辦的第一件大事是,針對烏拉那拉氏特下一道圣旨:“皇后(烏拉那拉氏)自冊立以來,雖無失德之處,然而奉皇太后南巡時,竟不盡孝道,不遵禮法,舉動乖張,類似瘋迷。回京后,便一病不起。論其行為,即便廢黜亦不為過。朕現仍然存其名號,格外優容,但其治喪典禮,不必按孝賢純皇后儀式辦理,只可照皇貴妃之例行事”。
問題是,既然皇后之號未廢,又為什么不按照皇后的喪禮規格辦理奠祭呢?
時隔六年后。三十七年(1772),烏拉那拉氏的遺骨又重新改葬于被封閉了的純惠皇貴妃蘇佳氏陵寢處(今河北省遵化縣馬蘭峪清東陵當中的妃園寢)了!
一代皇后死去,卻與貴妃長眠在一起,著實與清規戒律不相符。因為死因不明,所以被清史學家們定為“七大謎案”之一。這叫作“風流天子,氣煞兩后”。另一位皇后,指的是富察氏。
對于富察人皇后和烏拉那拉氏皇后而言,乾隆帝當年南巡之舉,著實令人無法解懷,一切無不是慘紅愁綠!
關于那爾希是誰子誰孫問題,多少年來,無人問津?今查明:烏拉那拉氏第九世祖博瑚察,傳二子:長那爾希(納穆齊,官至佐領),次費揚古。原來此人是費揚古的親兄,乾隆皇后那拉氏是費揚古的親侄女。那爾希本人,出生地在烏拉部屬城之一的宜罕山山城。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先祖歸去名不顯 玄孫累官從一品-烏拉街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