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三秦魂·咸陽之旅·茂陵·漢陵最尊處
西漢十一個皇帝,除文帝葬于西安灞陵、宣帝葬于長安杜陵外,其余皆葬在渭河以北的咸陽北原,諸陵自西向東為武帝劉徹的茂陵、昭帝劉弗陵的平陵、成帝劉驁延陵、平帝劉衎康陵、元帝劉奭渭陵、哀帝劉欣義陵、惠帝劉盈安陵、高祖劉邦長陵和景帝劉啟陽陵。陵冢綿延50公里,大略呈一直線。金趙秉文有詩云:“渭水橋邊不見人,摩娑高冢臥麒麟。千秋萬古功名骨,化作咸陽原上塵。”
按西漢制度,皇帝即位之初就開始為自己修建陵墓,叫做“壽陵”。營建需花費巨額費用,成為百姓沉重的負擔。漢陵均為覆斗狀,上小下大,顯得非常穩重,全部用夯土筑成。在漢代,長、安、陽、平、茂五陵還設有陵邑,徙天下富豪、旺族于此。如漢惠帝劉盈的安陵縣邑,是“徙關東倡優、樂人五千戶以為陵邑,善為啁戲(多種竹管樂器合奏)”,故有以倡優為特色的“女啁陵”的別稱。這些遷徙而來的大批人戶,逐漸在陵邑一帶形成一個特殊的足以與長安相抗衡的區域。那些富豪子弟終日無所事事,斗雞走馬,作奸犯科,被稱為“五陵少年”、“五陵公子”或“五陵豪俠”。至唐,“五陵”甚至被衍化為豪奢、放蕩的代稱。
茂陵在陜西興平縣城東15公里,位于漢陵西南部,西者為上,而西南方位是“‘渭之隩’尊長之處也”。漢武帝雄才大略,一代驕雄,他的陵墓當然要選擇諸陵尊位了。西漢初,這里為槐里縣的茂鄉,是武帝之母、景帝妃王美人的故里,陵墓因位于茂鄉而名茂陵。相傳陵址是漢武帝派宮廷中的風水先生選定的。可風水先生偷偷將寶地留給了自己。武帝入葬茂陵后,風水先生也死了,他的兒子把他埋在做過標記的地方。風水先生的墓一天天往上長高,突然天上掉下一塊大石壓住墓頂,便再也不長了。當地人把風水先生的墓稱“壓石冢”,這里風水最佳,可“臥看長安”,而茂陵那兒得“坐看長安”。
漢武帝即位后第二年(前139)就開始營建陵墓,歷時五十三年。據史書說,當時把全國貢賦的三分之一作為建陵和征集隨葬品的費用。陵墓的修建非常奢靡,為使墓土不生長雜草,封土專門由外地運來,經過篩選、爐炕、鍋炒處理后才使用。所以,這里的墓土“貴如粟米”。茂陵在漢陵中規模最大,其外形如一個被攔腰削去上半部的金字塔。按西漢禮制,帝王陵穴可占地一頃,墳冢高十二丈,墳頂還可建筑祭祀的獻殿等。漢武帝茂陵卻高出二丈,周長也增加二十步,以顯示自己的功業和雄才大略。
茂陵隨葬品極為豐富,據記載,武帝入葬時,口含蟬玉,身著金縷玉衣,身邊擺滿了奇珍異寶及生前心愛之物。為防止鬼怪吃他的心肝,特意殉葬了一只活虎。《漢書·貢禹傳》說:武帝“及棄天下,昭帝幼弱,霍光專事,不知禮正,妄多藏金錢財物。鳥獸魚鱉,牛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盡瘞藏之。”《新唐書·虞世南傳》說,武帝歷年久長,等到殯葬時,陵中已盛滿殉葬物,不能再容納東西了。因此,茂陵成為盜劫的對象。新莽末年,赤眉起義,“入長安,破茂陵,取物猶不能盡”,據說由于陵內隨葬品太豐富,大批將士只將陵內的葬品取走了一半。到了二百多年后的晉代,人們在陵內還可看到成堆腐朽的絲綢和遺留的珠玉。茂陵及其它漢陵內,仍然埋藏著大量珍貴文物、稀世珍寶。有人預言,一旦漢陵開發,將成為世界矚目的“第九大奇跡”。
茂陵東南當時營建有茂陵邑,眾多文武大臣、富家名門定居在那里。《漢書·地理志》載,茂陵邑有二十七萬七千余人,居“五陵”之冠。其繁華程度甚至超過了當時的都城長安,長安的達官顯貴對能遷居茂陵者十分傾慕。
上一篇:蒙蒙巴蜀雨·川西之旅·川西高原·民族風情線
下一篇:蒙蒙巴蜀雨·長江三峽之旅·云陽張飛廟·江上風清真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