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蒙巴蜀雨·成都之旅·罨畫池·“西州勝處”放翁宦游
罨畫池名聞西蜀,其所在地崇慶縣,古稱蜀州,距成都四十公里,曾是唐朝唐安公主封地,一度稱唐安郡。宋仁宗、宋徽宗的女兒先后被封為崇慶公主,因而改名崇慶府,相沿至今。罨畫池景觀現由罨畫池、陸游祠、州文廟三部分構成,占地85畝。
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曾宦游四川達十年之久,他因此視四川為第二故鄉,并把自己的詩集題名為《劍南詩稿》,寫下《入蜀記》等著作。淳熙元年(1174),他受好友、四川制置使范成大派遣,擔任蜀州通判。晚年返回其家鄉浙江紹興時,他仍時常懷念四川,說:“心固未嘗一日忘蜀也。”其子陸子虡在《劍南詩稿跋》中曾言及陸游在四川“樂其風土,有終焉之志”。陸游還曾對后輩說:“蜀風俗厚,古今屢多名人,茍居之,后世子孫宜有興者。”崇慶人民非常懷念他,歷代修葺陸游祠。崇慶罨畫池中的陸游祠今天與江油李白故里、成都杜甫草堂、眉山三蘇祠并列為川西地區紀念唐宋著名文人的四大游覽勝地。陸游祠采用中國傳統的四合院式布局,仿效江南園林風格,將梅園、梅閣、花徑、風雨樓、放翁堂等建筑分布其間。放翁堂內的陸游像,氣宇軒昂、風度典雅。祠內陳列陸游詩作的各種版本及詩意畫,還有陸游《懷成都十韻》、《游近村》等草書手跡石刻。
陸游酷愛梅花,他在蜀州通判任上所作《卜算子·詠梅》既贊賞了梅之高潔,又抒發了自己報國無門、徒以詩酒自放的苦悶之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劍南詩稿》中收有許多梅花詩。他筆下的梅花富有戰斗性格:“精神每遇雪月見,氣力苦戰冰霜開;羈臣放士耿獨立,淑姬靜女知誰媒?摧傷雖多氣愈厲,直與天地爭春回。”(《故蜀別苑》)罨畫池梅花特別多,即源于唐宋遺風,歷代譽之為蜀州勝景。唐代裴迪在蜀州任幕僚時,流寓成都的杜甫曾來此賞梅。裴迪作《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贈杜甫,杜甫作《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答謝:“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此時對雪遙相憶,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愁。江邊一樹垂垂發,朝夕催人自白頭。”此詩通篇以早梅傷愁立意,抒寫情懷,被歷代推為詠梅詩上品,明代更有“古今詠梅第一”的說法。今日崇慶每逢春梅早發,都要舉辦賞梅花會。
罨畫池之名,始見于江源知縣趙抃在宋仁宗嘉祐年間游罨畫池時所作贊詩中。詩曰:“占勝芳菲地,標名罨畫池。”南宋范成大《吳船錄》曾記其盛:“蜀州郡圃內西湖極廣袤,荷花正盛,覓湖船泛一,系纜修竹古木間,景物甚野,游宴繁盛,為西州勝處。”陸游也曾以《蘇武慢》一詞詠之。罨畫池水面約10畝,為橢圓形。清咸豐年間所立的石碑上鐫刻著長沙李象昺題寫的楷書“罨畫池”三個大字。
崇慶州文廟是成都地區保存較好的孔廟,建于明初,占地20畝,現存建筑有宮墻、啟圣宮、靈星門、圣城、鼓樂亭等,其中大成殿巍峨壯觀,雄冠川西。
上一篇:蒙蒙巴蜀雨·峨眉山之旅·烏尤山·“綠影一堆漂不去”
下一篇:蒙蒙巴蜀雨·長江三峽之旅·秋風亭·“豪杰何心后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