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閩粵花·福州之旅·西湖·“西施未嫁”
福州西湖始鑿于晉太康三年(282),為的是“潴西北諸山之水”,灌溉農田,由郡守嚴高倡修。到唐末才辟為游覽區。五代時,王審知次子王延鈞稱帝,在湖濱廣筑宮室,號“水晶宮”,又造許多亭臺樓閣,湖中設樓船,西湖幾成了御花園。1914年,西湖被辟為公園。幾經整修,今湖面已達300多廟,陸地面積也與水面相埒。
西湖以靈秀著稱。湖中有三小嶼:孤山嶼、官家村和謝坪嶼。陸嶼之間,由飛虹、步云、玉帶三橋連接,形成和諧的整體。園中有建于唐代、清朝重建的開化寺及明朝建的宛在堂,即福建歷代詩人紀念堂。
蘇東坡曾喻杭州西湖為西施,而福州西湖雖較小,但長堤臥波,垂柳夾岸,曲水迂回,細波輕泛,亭臺樓榭倒映水中,益覺其朦朧羞澀、綣繾柔情似水,辛棄疾喻之為“西施未嫁”,更為動人。現代作家郁達夫游歷兩處西湖后,評價說:“杭州西湖的山,高低遠近,相差不多,俗眼看來,雖說悅目,終覺變化太少。而福州西湖近側,若說低崗淺阜,有城內的烏山與屏山;城外的大夢山祭酒嶺,似斷若連似連實斷。若遠處東望,古山連峰,自蓮花一路東馳,直到海云深處。有時夕陽西照,有時明月東升,這一排東頭奇峰,真若在股掌之間,山上的危崖以及禪林里的僧舍、禪房,都看得清清楚楚。與西湖的距離,并不迫在眉睫,可也不遠在千里。正如古人所說硬紙寫黃庭,恰到好處。”
辛棄疾曾于紹熙三年兩度游覽福州西湖。一次,福州正下著雨,辛棄疾與好友陳端仁撐傘游覽了西湖。陳端仁感嘆道:“山河破碎。隅這東南一角之地,能有長久?”辛棄疾憤然揮手北指,應道:“杭州西湖,歌舞鬧得烏煙瘴氣,還是三山小西湖清凈……掃興的是:鐵血男兒,報國無門,呆在這后方過清凈的日子!”說到這兒,他手指雨中湖水:“連湖水聽你肺腑良言,也泛波起瀾了!”
辛棄疾眼望雨中的臥龍山,也起了詩興,隨口吟道:《“西施未嫁”》古詩句出處:
翠浪吞平野,挽天河,誰來照影,臥龍山下。煙雨偏宜晴更好,約略西施未嫁……
“好一個‘西施未嫁’,把小西湖唱絕了。”陳端仁拍手叫絕。
以后,辛棄疾把這闋詞寫在小箋上,調寄《賀新郎》,送給了陳端仁。從此,這首詞就在福州傳開了,“西施未嫁”也成了福州西湖的喻稱。
上一篇:蒙蒙巴蜀雨·川西之旅·瀘山·“蓬萊遺勝”
下一篇:浩浩燕趙歌·邯鄲之旅·銅雀臺·“銅雀春深鎖二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