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虛而入》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法正向劉備轉達了益州牧劉璋的意圖,并在私下向劉備輸送了一套奪取益州,建立王業基地的韜略,這一韜略的要點有三方面:
第一要點:劉備素具英才,而劉璋則懦弱無能,乘當前的大好時機,以英才對無能,必然十拿九穩。這是機不可失,乘虛而入。
第二要點:張松是益州的得力人才,地位舉足輕重,足智多謀,與張松里應外合,可使劉璋背腹受敵,猝不及防。
第三要點:益州富庶,蜀地險要,進可攻,退可守,是成就王霸之業的天然基地。
法正從人才比較、形勢發展、地理環境等方面立論,說服劉備采取斷然決定,迅速入蜀。而此韜略與諸葛亮、龐統的戰略思想吻合一致,可謂英雄所見略同,劉備同意法正的秘密方案,率軍沿長江逆流而上,向西推進,與劉璋在涪城相合。隨后,劉備先北上葭萌(今四川廣元縣西南)準備討伐張魯,后聽從龐統之計,回師南下,向劉璋發動了進攻。
益州之大,并非沒有才智之士。面對劉備的進攻,當時擔任州從事一職的廣漢人鄭度替劉璋設計了對抗韜略。
鄭度首先從敵我雙方的形勢和力量展開了比較,指出劉備的最大弱點在于孤軍深入,而且兵力不足萬人,盡管攻克沿途郡縣,但畢竟百姓未附,劉備軍隊幾乎沒有什么軍用物資,軍隊兵馬所需的糧草只有依靠奪取田野中的莊稼,利于速戰,難以持久。應該說,鄭度看得很準,對癥下藥,鄭度的對策可分為三大環節:
第一個環節:遷徙百姓,堅壁清野,深溝高壘,以靜制動。具體做法是將巴西郡(治所閬中,即今四川閬中縣)、梓潼郡(治所梓潼,即今四川梓潼)兩地的全部百姓全部撤往涪水以西。所有糧倉和田野里的谷物,一律燒毀,修筑高壘,深挖濠溝,嚴陣以待。
第二個環節:劉軍抵達之所,任其如何挑戰,我方決不應戰,以持久戰對抗速決戰。時間一長,對方的物資供應就會斷絕,不出百日,劉軍必將自行撤退。
第三個環節:在劉軍撤退時,發動攻擊,這就是兵法上的“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就可以取得勝利,擒獲劉備。
很清楚,這一韜略擊中了劉備南下之軍的要害。軍以糧立。戰爭,在某種意義上,將由戰場上的拼搏,轉化為經濟實力的角逐。鄭度以長擊短,以逸待勞,以靜制動,以守為攻,以退為進,以虛迎實的韜略一旦付諸實施,劉備一軍便會陷入攻無所攻,持久難支的困境。從劉備獲悉鄭度之計,極為惱恨的情態來看,也正好反映鄭度棋高一籌。
法正畢竟來自劉璋集團,深知劉璋的無能。當劉備來詢問對付的辦法時,法正就預言鄭度之計不可能被劉璋采納,認為計策雖高,終究不會構成對劉軍的威脅,不必有任何憂慮。后來果然如法正所言,劉璋對其下屬發表意見,說只聽說過抗擊敵軍以安定百姓,還未聽說過靠遷徙百姓來躲避敵軍,并因此罷免鄭度,不用其計。從中也可看出,正是法正對劉璋的深刻了解,推測其終究不可能在亂世成就大業,所以決定改變態度,轉向劉備。
上一篇:《潁》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乘虛而起:農民起義蜂起》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