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離原上草·呼和浩特之旅·五塔寺·金剛寶座舍利塔
五塔寺在呼和浩特舊城東南部。建于清雍正年間,原為五塔寺內的一幢建筑。該寺因廟內立五塔一座而名。廟四周每隔咫尺有鐵鑄蓮花燈一盞,逢元霄節即大放光華,所以清廷又賜名慈燈寺。后來廟宇敗落,僅五塔昂然獨存。
五塔,又名金剛寶座舍利塔。據說印度的比哈爾省伽稚縣布達伽雅有一座大覺塔,塔的形制為在一高座上建五座小塔,塔后的一棵“菩提樹”下有一稱作金剛座的石座,釋迦牟尼就在此處坐悟成佛,所以大覺塔的形式被稱為金剛寶座式。五塔的形制最初在印度時是中間大塔突兀于四隅小塔之外。傳入中國后,臺基升高,五塔比例縮小。最早的圖形見于敦煌莫高窟的北周壁畫,最早的實物見于明永樂時所建的北京的真覺寺。中國這種形制的塔共五座,另四座是北京的真覺寺、碧云寺和西黃寺,云南昆明妙堪寺。
內蒙呼和浩特五塔寺金剛寶座舍利塔
五塔晚于真覺寺二百多年,塔高16.5米,分為三部分。下為塔基,中為金剛座,上為五塔。金剛座共七層,第一層上有用蒙、藏、梵三種文字刻的金剛經;第二層到第七層為千佛龕,共塑有一千一百一十九尊千姿百態的鎦金佛像,一佛一龕,佛像坐在龕中,兩旁為寶瓶柱,龕上刻有梵文六字真言,即“唵、嘛、呢、叭、咪、吽”。金剛座南面券門上嵌有一塊漢白玉石匾,上面刻有用蒙、藏、漢三種文字書寫的“金剛寶座舍利塔”,門旁有四大天王像。中間大塔出檐七層,四隅小塔均出檐五層。五塔在性質上屬佛教密宗。密宗自稱受法身佛大日如來深奧秘密教旨傳授,為“真實”言教,故名。密宗認為一切宇宙萬有都是大日如來的顯現,表現其智德的方面稱金剛界。“金剛”意即“金中之剛”,喻大日如來的智德能摧毀一切煩惱。金剛界有五部,每部各有一個主要的佛:中為大日如來佛,東為阿閦佛,南為寶生佛,西為阿彌陀佛,北為不空成就佛。五塔供奉的就是這五部主佛的舍利。五塔各自的小座及整個金剛大座上,還布滿獅子、象、孔雀、金翅鳥王等動物浮雕,它們是五部主佛的坐騎。
塔北的照壁東面有一幅“天文圖”,于雍正三年(1725)刻成,上用蒙文標寫出各種天文學名稱,是迄今發現的唯一一幅以少數民族文字標寫的天文圖刻石。全圖直徑144.5厘米,刻有二十八宿赤經位置的經線。圖中天球圓面以北天極為圓心,刻成五個同心圓,由內及外為北天極圈、夏至圈、赤道圈、冬至圈、南天極圈,赤道與黃道雙線圈相交。在天球最外層刻有十二生肖和十二宮名稱;第二層刻有二十四節氣名稱;第三層外側為黃道周天度數,內側是赤道周天度數;最里層的天球上刻有二十八宿星座名稱。全圖約刻恒星二百七十座,星數一千五百五十顆;各星座的位置接近現代觀測的精密度。圖下偏左有一長方形署名欄、刻星等圖例,并刻有“欽天監制天文圖”的字樣。這塊天文圖刻石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是極珍貴的天文學文物。
上一篇:煌煌荊楚吟·洞庭湖之旅·君山·酒香動漢武秦皇留笑柄
下一篇:煌煌荊楚吟·南昌之旅·繩金塔·金繩寶劍定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