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亂掩擊: 曹操擊走張魯》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七月,魏公曹操抵達陽平。張魯準備以漢中為代價投降曹操,他的弟弟張衛不同意,率部下數萬人憑借關隘抵抗,在山上橫向筑城十余里。當初,曹操聽信了涼州從事及武都投降過來的人的話,說:“張魯容易被擊敗,陽平城外的南、北山相距很遠,無法防守。”便相信了。等他親自實地觀察后,發現不像那些人說的那樣,因而感嘆地說: “別人的揣度,很難令人滿意。”攻打陽平山守軍時,山勢險峻難登,一時難以攻取,士兵死傷很多,軍糧也快用盡。曹操心情沮喪,便準備布置斷后撤軍而回,派大將軍夏侯惇、將軍許褚喊回攻擊的戰士。此時,前面的軍隊在夜間迷路,誤入張衛下屬軍營,張衛的士兵大驚潰散。侍中辛毗、主簿劉曄等人在迷路士兵之后,對夏侯惇、許褚說:“我軍已經占據了敵人的大營,敵人已經潰散。”夏侯惇等人還不信。夏侯惇目睹后,回去報告了曹操,繼續進兵攻打張衛,張衛等人深夜逃走。
張魯聽說陽平已被曹軍攻陷,要投降。閻圃說:“現在因為受到曹軍壓力而被迫投降,一定會受曹操輕視;不如通過杜濩投奔樸胡,抗拒曹軍,然后再歸順,必然受到重視。”于是逃奔南山進入巴中。張魯部下要全部燒毀寶物和倉庫,張魯說:“本來我們準備歸順國家,而這樣的意愿還沒有轉達上去。如今離開這里,只是為了躲避大軍的鋒銳,并沒有惡意。寶物倉庫,本是國家所有。”于是,把府庫封存以后,張魯等人才離去。曹操進入南鄭,對張魯的作法非常贊賞。又因為張魯原本有善意,派人前往安慰曉諭。
丞相主簿司馬懿向曹操建議: “劉備靠奸詐打敗了劉璋,蜀人還沒有歸附他,他卻去很遠的地方爭奪江陵,這是個不能失去的好機會。現在,我們攻克了漢中,益州受到震動,此時進兵攻擊,劉備的勢力就會瓦解。賢明的人不能違背天時,也不能錯過良機。”曹操說:“人都是苦于不知足,既得到隴地,又眼望著蜀地!”劉曄說:“劉備,是杰出的人物,做事有章法,但是緩慢;取得蜀地時間不長,蜀人還難以為他所用。我們剛剛攻取漢中,蜀地之人受到很大震動,非常恐慌,形勢異常混亂。以主公您的英明,趁其極度混亂率兵壓境,一定能攻克蜀地。如果稍有遲緩,諸葛亮擅長治國而為相,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將,蜀地人民安定下來,據守險要之處,我們就很難進攻了。現在不去攻取,終將成為我們的后患。”曹操沒有聽從這些建議。七天后,蜀地來降的人說:“蜀中上下一天發生數十次驚恐,守將雖然以斬殺來彈壓,仍然安定不下來。”曹操問劉曄:“現在還能進攻嗎?”劉曄回答: “現在蜀地已初步安定,不能再進攻。”于是撤軍。任命夏侯淵為都護將軍,率領張郃、徐晃等人守衛漢中; 任命丞相長史杜襲為駙馬都尉,留下掌管漢中的事務。杜襲采取懷柔政策,開導漢中的人民,百姓自愿遷徒到洛、鄴兩地的有八萬余人。
實地考察,掌握實情,對于決策十分重要。曹操擊張魯,若不發生偶然情況,將無功而還。
司馬懿精通韜略,主張乘劉備人心未附,立足未穩,根基未固,遠爭江陵之機,乘勝進軍,攻奪益州。不可違逆時勢、不可坐失良機,是韜略家的基本原則。劉曄更具體地指出,若不速攻,諸葛亮發揮治國之才,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蜀民穩定,據險而守,將后患無窮。
曹操見不及此,未能攻蜀,失去了一次良機。
上一篇:《東西并力:蔣琬徙屯涪》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乘敵之隙: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曹魏》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