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斷明果》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美善的道義都是這一類的事情。張嶷被任命為牙門將,隸屬馬忠,往北討伐汶山郡反叛的羌人,往南邊平定四郡的少數民族,常常有謀劃戰勝的功勞。建興十四年(公元236年),武都縣氐人首領苻健請求投降,派將軍張尉前往受降,超過了約定的時期還沒有回來,大將軍蔣琬為這件事深感憂慮。張嶷評議說:“苻健請求歸附非常誠懇,一定不會另有變化。向來聽說苻健的弟弟狡猾詭詐,又加上少數民族的人不能有同等的功勞,可能有背離抵觸的情況,因此張尉在那里停留下來了。”過了幾天,消息傳來,果然是苻健的弟弟率領四百戶人投奔了曹魏,只有苻健前來歸順。
張嶷當初見費祎任大將軍,對人無所不愛,對待和信任剛剛歸服的人太過份了,張嶷寫信勸戒他說:“以前岑彭率領軍隊,來歙拿著符節,都被刺客所害。現在你位尊權重,應該以前事為鑒,稍加警覺。”后來費祎果然被魏國投降過來的郭修殺害。
吳國太傅諸葛恪因為剛戰勝魏國軍隊,大舉興兵圖謀攻取蜀國。侍中諸葛瞻,是丞相諸葛亮的兒子,諸葛恪的堂弟。張嶷給他寫信說:“東吳君主剛剛去世,皇帝實在幼弱,太傅接受寄托的重任,多么不容易! 周公是親族,而且有才華,還發生管叔、蔡叔散布流言的變故; 霍光接受重任,也有燕王旦、蓋長公主、上官桀謀反的陰謀。靠了周成王、漢昭帝的明帝,他們才得以免除禍難。以前我常聽說東吳君王殺人與賞罰,不任用手下人,現在他在生命垂危之際倉猝召見太傅,把后事托給太傅。這實在是值得思慮的。加上吳、楚地方的人強悍急躁,這是以前有記載的,而太傅離開少主,腳踏敵人的王庭,恐怕不是良計和長久打算的好策略。”
“雖說東吳法令制度嚴格整肅,上下和睦,但做一百件事也常有一件失當,這不是明白人應該考慮的嗎?取法古代,審度今天,今天就是古代,如果不是您向太傅盡忠言,哪里還有盡心說話的人呢? 吳國回師興農,努力施行恩惠,數年之內,東吳西蜀再共同行動,實在為時不晚,懇望深入明察采納。”諸葛恪終因此而被滅族。張嶷的見識多如此類。
上一篇:《識微知著,洞若觀火》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識機知人,洞若觀火》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