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攻為守: 袁紹圍攻公孫瓚》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袁紹連年進攻公孫瓚,不能攻克。就寫信給公孫瓚,想與他解開過去的仇怨,互相聯合。公孫瓚不予理睬,反而增強防備,他對長史太原人關靖說:“如今四方龍爭虎斗,顯然沒有人能圍在我城下,一坐好幾年,袁紹能對我怎么樣!”袁紹于是大舉增兵,向公孫瓚進攻。在此之前,公孫瓚據守各地的將領中,有人被敵軍圍困,公孫瓚不肯救援,他說:“如果救了這一個人,會使其他將領以后依賴救援,不肯努力奮戰。”等到袁紹前來進攻時,公孫瓚派到南境營寨防守的將領,自知堅守不住,又知必定不會有人援救,于是有的投降,有的潰散。袁紹大軍長驅直入,到達易京城門。公孫瓚派兒子公孫續向黑山軍的將領們求援,并準備自己率領精銳騎兵出城,奔往西山,帶領黑山軍反攻冀州,切斷袁紹退路。關靖勸阻公孫瓚說:“如今將軍部下將士無不懷著離散之心,所以還能堅守,只是因為顧念全家老少都在這里,而且依賴將軍在此主持大局。繼續堅守,拖延時日,或許能使袁紹知難自退。如果將軍舍棄他們,率兵出城,后方無人作主,易京的陷落,便指日可待。”公孫瓚于是放棄出城打算。袁紹大軍逐漸進逼,公孫瓚部眾日益窘迫。
公孫瓚的用兵韜略是擴大聯盟,以攻為守,避實擊虛,運動作戰。關靖的用兵韜略是箝制將士之心,堅守持久,寄希望于敵軍的后退,兩相比較,顯然是前者主動,后者被動。待袁紹大軍層層推進,公孫瓚大勢已去,良機已失。
上一篇:《以戰求勝:曹仁攻吳,無功而還》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以攻為守,針鋒相對》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