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號趣談·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原字坦夫,改字幼安,號稼軒。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南宋大詞人。早年曾參加抗金斗爭,后渡江投歸南宋。初任江陰僉判、建康府通判、知滁地,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江等地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朝廷籌劃北伐,命知鎮江府。未幾,免職,返鉛山(今江西鉛山南)。開禧三年(1207年),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卒。其詞豪放,與蘇軾并稱 “蘇辛”,現存詞作600多首。有 《稼軒長短句》。
主要書齋號有: 稼軒。
稼軒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棄疾調任隆興府(今江西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撫使,不久遭人彈劾罷官,便往江西上饒城北帶湖之畔。帶湖是一個狹帶形的湖泊,湖水清澄,碧波漣漪,湖濱平坦寬敞,舉目可見靈山勝景。他在此建筑莊園,定名為“帶湖新居”。新居落成之時,寫詞《沁園春》,內有“東崗更葺茅齋,好都把軒窗臨水開。要小舟行約,先應種柳; 疏籬護竹,莫礙觀梅。秋菊堪餐,春蘭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 等句,從中可觀新居的大致風貌。他將帶湖新居中的書齋,題名 “稼軒”。“稼”者,種谷也。辛棄疾命齋室為 “稼軒”,表示了對農業的重視。
他認為重視農耕,才能穩定人心,鞏固江山,為收復北方失地打下基礎,故他“以稼名軒”,自號“稼軒居士”。以其齋名命名的詞集有《稼軒長短句》、《稼軒詞》等。紹熙六年(1195年),帶湖新居不幸失火,辛棄疾移居瓢泉別業(在鉛山縣)。
稼軒亭
上一篇:齋號趣談·趙緒成
下一篇:《書信鑒賞·家書·遺令》注釋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