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號趣談·洪汛濤
洪汛濤 (1928~2001),筆名田野、田多野、千葉等。作家。浙江浦江縣人。解放前做過鄉村教師,辦過刊物,編過副刊。解放后,在上海軍管會文藝處做編審工作,后在少年兒童出版社編過《少年文藝》、《兒童文學研究》等刊物,文革結束后從事專業創作。上世紀40年代中期開始文學創作。有《天燈在看你》《和平的鄉村》《戲曲藝術欣賞》 等詩文集。后致力于兒童文學創作,為上海作家協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和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著有《神筆馬良》《狼毫筆的來歷》《大獎章》《童話藝術思考》 等。《神筆馬良》獲文化部優秀影片編劇金質獎章,在意大利、南斯拉夫、波蘭、加拿大等地舉辦的國際電影節上獲一等獎、第一獎章、特別優秀獎等,《大獎章》為我國第一部立體兒童電影。主編有《中國兒童文學十年》《中國童話界叢書》《童話選刊》《臺灣兒童文學》《新加坡兒童文學作品選》 及 《世界華文兒童文學》 (叢刊)。
主要書齋號有: 牛屋、凸樓、目樓等。
牛屋洪汛濤青年時代,由于車禍受傷,便在家鄉浦江縣一所師范學校當國文教員。因他熱愛寫作,便由他母親與親戚商量,將用來關牛的已經廢棄的小牛屋給了他。牛屋才七八平方米,他請來泥水匠,蓋上瓦片,鋪上地坪,向南開了一扇窗。這樣,一間干干凈凈的 “牛屋” 書房便誕生了。洪汛濤早期的詩文集《天燈在看你》就是在此完成的。
凸樓解放后,洪汛濤定居上海,居于瑞金路的金谷村。住房有18平方米,可兩只角墻面是傾斜的,俗稱“褲腳管”。由于它的形狀呈 “凸” 字形,故他命其為 “凸樓”。洪汛濤的成名作《神筆馬良》便誕生于 “凸樓”,那時,他才20歲出頭。
目樓洪汛濤晚年在上海鐘德橋路分得一間面積約16平方米的單間。當時,孩子們都已成家,他和老伴兩口子住在這里。單間的陽臺較大,放得下書桌和藤椅,左右兩邊還能堆書。他請人在陽臺上安上窗戶,于是他又有了一間陽臺書房。
這房子,前面為陽臺,中間為臥室,后面為廚房,一長塊,分割成三段,正是一個 “目” 字,他便命名為 “目樓”。
洪汛濤在《我的書房》一文中,解釋他的 “目樓” 還有兩層意思: 一是他聯想到毛主席的那句名詩“風物長宜放眼量”,眼者目也,這也是取名 “目樓” 的深刻內涵。二是他素患眼疾,視人視物昏糊不清,以目為齋號,祈求目疾清愈,能在晚年多寫些作品。
目樓
上一篇:齋號趣談·洪亮吉
下一篇:齋號趣談·潘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