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號趣談·施蟄存
施蟄存(1905~2003),又名施青萍,筆名安華、薛惠、李萬鵬、芻尼、江兼霞等,浙江杭州人。作家。1922年中學畢業后考入之江大學。翌年考入上海大學,開始文學創作活動。1926年轉震旦大學。1932年在現代書局主編《現代》 月刊。1934年,與阿英合編《中國文學珍本叢書》。從1937年起,先后在云南大學、廈門大學、暨南大學、滬江大學任副教授、教授。1952年后調任華東師范大學教授。
主要書齋號有: 北山樓、無相庵等。
北山樓抗戰期間,施蟄存先在云南大學任教,1939年后到廈門大學講課。說是廈門大學,其實校址不在廈門,因當時廈門已陷敵手,廈門大學遷往戰時臨時省會福建長汀縣。長汀地處福建西部,毗鄰江西,多崇山峻嶺。縣內有座北山,施蟄存的校舍就面山而坐。他每天一開門就見山。北山喬木參天,曲徑通幽,別有一派南國風光。他乃以 “北山樓” 命名自己的居室,并以此作為自己的筆名。他在北山樓中讀書備課之余,還時常寫些隨筆、雜感。以后結集為《待旦錄》 出版。抗戰勝利后,他回到了上海,難忘北山樓中的日日夜夜,故仍以此命名自己的書齋。
施蟄存在北山樓中
北山樓既是他的書齋,也是他的臥室、會客室等。小樓約20多平方米,以兩只桌子拼成一張大寫字臺。案上攤著寫不盡的文稿。身后的書柜中塞滿了各類圖書,尤多中國現代文學書籍。建國后,他在北山樓中翻譯了 《顯克微支短篇小說集》《匈牙利短篇小說集》《征服者貝萊》等域外小說,寫有《水經注碑錄》《漢碑年表》等金石著作。三中全會后,他更是老當益壯,筆耕不輟。繼出版《唐詩百話》后,又推出了 《施蟄存散文集》。他還制作了刻有 “北山樓” 的藏書票,圖案采用美國木刻家的作品,線條粗獷,意蘊含蓄。
無相庵典出《大藏經》。在其《離相寂天分第十四》 中云: “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意為只有摒棄聲色世俗眾相和一切虛妄之心,才能有清靜堅定的信念和自度度人的大作為。此齋號是施蟄存中青年時常用的齋號。
無相庵藏本
施蟄存的藏書票
北山樓
上一篇:齋號趣談·施學錦
下一篇:齋號趣談·曲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