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號趣談·曲波
曲波(1923~2002),山東黃縣人。作家。1938年參加革命。1943年入膠東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并開始文學創作活動。1944年后任膠東軍區 《前線報》記者,曾參加北滿剿匪斗爭。1950年因傷病轉業到地方,后為全國作協理事、鐵道部工業總局副局長。著有長篇小說《林海雪原》《山呼海嘯》《橋隆飆》《戎萼碑》等。其中《林海雪原》 曾被改編為話劇、電影、京劇等,深受讀者喜愛。
主要書齋號有: 普律齋。
普律齋“普律齋” 是以 “曲波” 之名衍化而成。據他生前來函介紹: 曲波,是宇宙間自然形體與運動的普遍規律,是人類社會發展運動的普遍規律,是一個人奮斗歷程的普遍規律,故以 “普律” 命齋。
普律齋坐落在北京百萬莊一機部宿舍樓中。曲波長期在軍事戰線、工業崗位上工作,文學創作大多是業余進行,因此經常早起晚睡,挑燈夜戰。他的名著《林海雪原》等,即完成于普律齋中。該齋既是他平時讀書寫作的地方,也是他接待中外賓客的場所,故而普律齋中經常高朋滿座。因為書齋太小,來客常常坐無席位,只能彼此互換。友人曾贈一副對聯曰: “三間橫擠豎壓屋; 一對千錘百煉人。” 橫批是: “陋室德馨。”
“一對千錘百煉人”,生動地寫出了曲波的人生歷程。他一生與 “波” 有緣: 原名曲清濤,少不了波浪滾滾; 參加革命后,改名曲波; 他的妻子叫劉波; 《林海雪原》 中的主人公叫少劍波。他的人生之路也頗為曲折,曾經風風雨雨幾十年。在遼沈戰役中,曲波身負重傷,股動脈被打斷,造成大出血,命是被搶救過來了,但身體留下了殘疾,一條腿短了4厘米,可他拄著拐杖,便走上了工作崗位。晚年身患重病,仍堅持寫作。
曲波像
上一篇:齋號趣談·施蟄存
下一篇:齋號趣談·曹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