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號趣談·葉永烈
葉永烈(1940~ ),浙江溫州人。作家。1963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化學系。歷任上??茖W教育電影制片廠編導,全國青聯常委,中國科協常務理事,中國作協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世界科學幻想小說協會理事,上海作家協會專業作家。兼任 《中學生文學》《法制文學選刊》《科學與生活》及臺灣 《幻象》雜志顧問等職。有作品120多種。1979年被中國科協和文化部授予 “先進科普工作者” 稱號。
主要書齋號有:陽臺書齋、沉思齋等。
陽臺書齋葉永烈原先沒有書齋,全家擠在一間簡陋的小屋里。1979年,他搬進上海西區新村中的一套25平方米的房間,共兩間房子,兩個孩子合住一間,他和妻子住另一間。為有筆耕之地,他看中不足3平方米的陽臺,請來木匠,做了一排窗子,聊避風雨。這樣,陽臺就成了一個小小的書齋。親友們見了無不稱之為 “陽臺書齋”。葉永烈也就 “從眾” 默認了。
他在陽臺書齋的兩頭各置一張書桌,一張是自己的,一張是妻子的。他的書桌是張普通的寫字臺,上面還 “站” 著兩只竹制的書架,有三檔,“宛如兩個威武的門神”。書架上放滿各類工具書。陽臺書齋的窗戶安裝了20塊花玻璃,光線充足,但不透明,與對面的一幢樓彼此 “絕緣”,有利于排除干擾,可使思想集中,利于寫作。陽臺書齋有時也欠理想,盛夏之際,陽光直射,在此伏案寫作猶如身居蒸籠; 寒冬之夜,氣溫比臥室要低好幾度,此時寫作就像處在冰窖,手腳僵麻,齋主只能抱個湯婆子,堅持在燈下筆耕。有家電視臺欲拍陽臺書齋的 “勝景”,無奈書齋太小,攝像機不能施展其身手,而只得作罷。就是在陽臺書齋中,葉永烈寫出了百萬字系列長篇傳記《四人幫興衰記》等許多作品。1988年,組織上增配隔壁一間房子給葉永烈,他把書齋遷進了新居。
沉思齋
葉永烈早年擅長寫科普作品,其中 《小靈通漫游未來》 曾榮獲全國少年兒童文學創作一等獎。近幾年來,他把目光轉向現代史,他的紅色三部曲 《紅色的起點》《歷史選擇了毛澤東》及 《毛澤東和蔣介石》就是他思索的結果。唐韓愈說 “行成于思”,意即學問產生于多思之中。葉永烈取其義,題新書齋為 “沉思齋”。齋名由著名書法家張森書寫,室內四壁擺滿 “頂天立地” 的書架,朝南的窗臺上紅絲絨的窗簾旁,置上花卉,使室內充滿生機。書柜里,存放著他的大批著作手稿、采訪記錄本、錄音資料以及數以千計的讀者來信。
葉永烈在沉思齋里讀書不倦,寫作不輟,寫字臺上的臺燈從夜晚亮到清晨。他在《“沉思齋” 素描》 中曾經這樣描寫自己: “書齋如 ‘單身牢房’,終日枯坐,筆耕不輟,只有耐得寂寞的人才能長年累月地過這種青燈黃卷生涯?!?他一年到頭,沒有星期天,也沒有節假日,甚至連春節也往往在寫作中度過。他原本喜歡交際,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如今幾乎辭去了一切社會職務,整天埋首書齋,在沉思中寫作,在寫作中沉思。當然,他也聯系社會實際,外出采訪是他重要的寫作源頭,也是 “休息” 之時。為寫《紅色三部曲》,他從上海出發,訪南湖,下南昌,登井岡,入瑞金,進遵義,往西安,抵延安,并多次前往北京采訪革命老前輩。他說: “如果沒有沿著中國革命勝利的紅色征途實地采訪,枯坐書齋,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是無法寫出那《紅色三部曲》 的?!?/p>
葉永烈在書齋中
上一篇:齋號趣談·葉昌熾
下一篇:齋號趣談·葉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