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趣談·蘇軾
蘇軾(1036~1101),字子瞻,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杰出文學家、書畫家,嘉年間進士。因反對王安石新法,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被貶為黃州團練安置,他筑室于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后移知汝州。哲宗元時,累官翰林學士兼侍讀。又以龍圖閣學士出知杭州,召為翰林承旨,歷端明殿翰林侍讀兩學士,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被貶謫惠州、儋州,死于常州。他學識淵博,才情卓絕,在北宋詩文革新運動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工詩擅詞,開詞中豪放一派。又擅書法,長行、楷書,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并稱“宋四家”。擅畫竹,喜作枯木怪石。詩文有《東坡七集》。書法存世者有《黃州寒食詩》等。還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東坡志林》等。
“石癡”得“雪浪”
蘇東坡可謂“石癡”,他自稱得石298枚。有一次,他意外地在州學后圃得白脈黑石,紋理似奔流江水,宛如一幅天然的山水畫。他親自找石匠雕就丈八盆,把石放于盆內,激水其上,怪石即刻現出,似雪浪翻滾,于是賜名“雪浪石”,并將存放之齋室定為“雪浪齋”。
“稀世之寶”仇池石
蘇東坡因對王安石變法不滿而被降級。在他被貶期間,特別喜歡那些丑而雅、丑而秀,洋溢著浩然正氣的怪石。一次,他的表弟程德儒送給他兩塊嶺南奇石。一塊為綠色,一塊為玉白,石上山巒迤邐,有云穿于山脊。他十分珍愛,便借杜甫“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的詩句,將其名為“仇池石”。他把這兩塊奇石藏于書齋,置于案頭,每每觀賞,發出自豪的議論:“仆所藏仇池石,稀代之寶也。”他還把自己寫的雜文、隨筆兩卷定名為《仇池筆記》。
重金購藏四門圖板
蘇東坡于治平年間任陜西鳳翔府簽書判官之職。公務之余,常深入民間收集古器物。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了曾藏于長安古寺的經龕四門菩薩木刻圖板。蘇東坡慧眼識寶,遂以十萬錢商購收藏。東坡何以對其產生興趣呢?他在熙寧元年(1068年)所作《四菩薩閣記》中說:“長安有古藏經龕,為唐明皇時所建,其門四達,八板皆為吳道子畫。”原來這菩薩圖板乃唐代著名畫家吳道子所畫。
東坡以重金購下四板,十分驚喜,常常與客觀賞。他在鳳翔任職期滿回京,即與其父蘇洵鑒賞,蘇洵也喜愛玩賞古物。還有其弟蘇轍也與父兄有同好,可謂一家都是收藏迷。蘇東坡在其父蘇洵病逝后,即攜四板及其他藏品回到眉山故里。
“以武換文”得石硯
蘇東坡在元豐七年(1084年)至當涂,到了郭正祥家。酒后醉畫竹石于墻壁,詩云:“平生好詩仍好畫,畫墻夤壁長遭罵。”但畫到郭君墻上卻是“不嗔不罵喜有余”,且送一雙古銅劍給他。不久東坡又見張近家中有“龍尾子石硯”,便欲以銅劍相易。此番“以武換文”,東坡振振有詞曰:“我家銅劍如赤蛇,君家石硯蒼璧洼。我得君硯亦安用,雪堂窗下爾雅箋出蝦。”張氏素喜東坡文才,也很豁達,他不收銅劍,只將石硯送他。東坡不忍,詩中說:“試問君硯求余波,詩成劍往硯應笑。”遂將劍送給張君。
蘇軾像
仇池石
梅菊圖(拓片)蘇軾
雪浪石
上一篇:扇面趣談·胡小石
下一篇:楹聯趣談·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