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章趣談·蕭云從
《蕭云從》:蕭云從 明萬歷二十四年—清康熙十二年(1596-1673),原名龍,字尺木,晚稱鐘山老人,安徽蕪湖人。明崇禎九年、十五年兩科副貢,不就銓選。入清不仕。精六書、六律,工詩文,善山水,得倪、黃筆法,晚年自成一家。兼長人物。著有《梅花堂遺稿》。
《蕭云從》:主要閑章:鐘山老人 鐘山梅筑
鐘山老人
蕭云從自他55歲時,畫雪景直幅,開始署名“鐘山老人”,這是他對明代江山淪于清朝,仰望鐘山陵闕,懷有眷戀故國之情而用的別號。
鐘山梅筑
蕭云從飽經戰亂之苦,于52歲回到高淳。當年的“鐘山梅筑”已是滿目瘡痍,觸景傷情,賦《移居詩》六首,其詩序云:“疇昔小筑于東皋,則近王處仲夢日亭池。甲申后,為鎮兵所據,遂毀精舍為圉櫪。至丁亥秋,始得攜兒子擔書笥、薅移緝垣,略避風雨而家焉。惟亂離遷播,親友凋殘,觸景內傷,忽然哀憤,溯其凄戾,橫集無端。況余老病矣,無能為矣,窮途日暮。情見乎詞,得詩六首,求故人書之。倘曰元亮移家,少陵秋興,是以靈鳥飛、而譽腐草之光矣。”有詩云:“閉戶曾無一刻歡,持杯難遣萬山寒。寫成茅屋何能隱?寄到秋詩不忍看。斜日隨人趨古路;浮云往事憶長干,梅花小筑依城闕,畫角哀生淚未干。”生動地概括出詩人對于明亡的悲痛。
鐘山老人
鐘山梅筑
上一篇:楹聯趣談·范長江
下一篇:扇面趣談·蕭俊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