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趣談·康里巎巎
《康里巎巎》:康里巎巎(1295—1345),元代書法家。蒙古族。字子山,號正齋恕叟,色目康里部(今屬新疆)人。風流儒雅,留心翰墨,博通群書。官拜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兼修國史。以重望居高位,雅愛儒士,士大夫集萃于其門。卒,謚文忠。康里子山以書名世,善真、行、草書,得晉人筆意。明陶宗儀《書史會要》評曰: “巎巎刻意翰墨。正書師虞永興,行草師鐘太傅、王右軍,筆畫遒媚,轉折圓勁,名重一時。” 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云: “子山書從大令(王獻之)來,旁得米南宮(芾),神韻可愛。” 其兄康里回回亦善書法,宗顏真卿,有書名。傳世書跡有《李白詩卷》、《漁父辭》、《秋夜感懷詩卷》等。
千字進膳
康里巎巎知識淵博,刻苦勤奮,在書法上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突出成就,他當時的書名僅次于趙孟頫。康里巎巎楷書學虞世南,行、草書學鐘繇和王羲之,傳世作品有 《謫龍說》、《述筆法》 等。他喜歡懸腕作書,逸邁可喜。明代書法家解縉評他的書法“雄劍倚天,長虹駕海”,意思是說他的書法有氣勢,有韻味。
相傳康里巎巎寫字如飛,速度極快。有一次他問別人: “趙孟頫一天能寫多少字?”那人回答:“一萬字。”他說:“我一天能寫三萬字,而且從來沒有因為吃力而停過筆。”他還給自己制訂了一個規矩,每天辦完公事,先寫1000個字再吃飯。幾十年如此,從未間斷。這一規矩被世人稱為“千字進膳”,傳為書壇佳話。
《述張旭筆法記卷》 (局部) 元 康里巎巎
上一篇:印章趣談·康有為
下一篇:翰墨趣談·庾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