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趣談·呂向
《呂向》:呂向,生卒年不詳,唐代書法家。字子回,涇州(今甘肅涇川)人。開元中,官工部侍郎。善書法,工草隸。《述書賦》云: “呂公歐、陸相雜,自是一調,雖則筋骨干枯,終是精神峻峭,其于小楷,尤更精妙?!眰魇罆E有《述圣頌》、《法現禪師碑》等。
一筆百字
呂向家境貧寒,年幼時失去雙親,由外祖母撫養成人。后來,他隱居到陸渾山學習書法,刻苦異常。沒有多的紙筆習書練字,他就用樹枝在地上寫,寫斷了一根換一根接著再寫,手劃破了都不知道。在勤奮努力下,呂向終于寫得一手好字。唐玄宗知道后,鑒于呂向有才華,又善書道,便把他召為翰林兼集賢院校理,后遷工部侍郎。
呂向為官正直,敢于直言。唐玄宗欲派“花鳥使”選美入宮,呂向知道后,專門作了一篇《美人賦》,向玄宗皇帝進諫。唐玄宗這才作罷。
呂向的書法出自三國魏的鐘繇和唐代的歐陽詢,兩家相雜,又自出新意。他取前人書藝之長,結合自身實際加以變化,獲得成功。呂向的小楷寫得瀟灑精妙,草隸則更突出。相傳呂向能用一筆環寫一百余字,縈環如發,人稱“連綿書”。
從張芝衣錦書字到鐘繇坐則畫地、臥則畫被; 從顏真卿用黃土塊在墻上練字到呂向用樹枝在地上寫字,我們不難發現: 促使這些大家成才的條件,不是客觀的書寫工具和材料,而是主觀的意志和努力。條件差點沒關系,個人努力才最重要,所謂“逆境成才”,即是此理。這些名家中,呂向的家境和條件無疑是最差的,客觀條件及環境使得他必須用功,否則永遠也擺脫不了困境。深知此理的呂向勤奮刻苦,日摹夜臨,用超出常人幾倍的努力去學習,才練成了后來一筆環寫百字的功夫,在書法史上留下了美名。
上一篇:信札趣談·呂鳳子
下一篇:閑章趣談·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