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閩粵花·桂東南之旅·系龍洲·水分清濁龍系江洲
梧州城東潯江(西江上游)中,有一黛色的小嶼屹立在驚濤駭浪里,如一座系住大江巨龍的砥柱,因名系龍洲。《蒼梧縣志》載:“系龍洲,在府東七里大江中,故亦名七里洲。一峰單立,林木深秀。江漲時,洲不沒,亦名浮洲。”清王文燦有詩贊曰:“介然云外孰為儔,聳翠連云日夜浮。看盡長空飛野鳥,會歸冥漠泛虛舟。只憑定力高深在,直任狂瀾左右流。風細月明相對好,不妨呼作小瀛洲。”
洲上芳草萋萋,石色斑斑,綠樹遮蔭,亭閣隱現。明時建文昌閣,后圮,清康熙時重建。因洲上景色秀麗,南明永歷皇帝曾專程泊舟于此度中秋,名曰水宮。此洲堵流江中,商家又謂其擋住了廣西的“肥水”,使之不外流廣東。
關于系龍洲的來歷,民間有不少傳說。其中一個說:古時候,梧州城北門有母子倆,兒子名叫慶隆,年二十五歲。家里貧窮,種菜為生。一年二月,慶隆到西江挑水澆菜,突然河邊傳來“哎喲哎喲”的聲音。慶隆看去,只見一位少女倒在水邊捧著腳哭。慶隆上前問候,少女自言名叫倩英,摔傷了右腳。慶隆見她右腳紅腫,便帶她回家,搗碎生姜給她敷上。倩英喜歡慶隆的善良,慶隆喜歡倩英的溫柔,兩人訂下終身,過著幸福生活。一天中午,少女從江邊洗菜回來,突然愁容滿面地向慶隆告別。原來,少女是西江龍王的小女,這天上午去江邊洗菜,被哥哥黃龍撞見。黃龍稟告了龍王,龍王令其即回龍宮。少女臨走,送一顆水晶母珠給慶隆,并交代他四句話:“觸水則清,藏水可生,入嘴即變,難復原形。”囑咐他千萬不可放入江河,否則讓水族知道了,會大禍臨頭。當時,流經梧州的兩條江——潯江和桂江都讓黃龍攪得混濁不堪。慶隆得珠以后,挑水回來想起龍女“觸水則清”的話,就拿珠子往缸里一放,濁水一下子變成了清水。一天,他把珠子放進缸里忘拿出來,到了晚上,母子倆突然聽見缸里傳來水浪翻騰的聲音。一看,缸里正在不斷地冒清水,這正是“藏水可生”。母子倆大喜,叫街坊們都來挑。但缸畢竟不大,難以滿足大家的需要。慶隆想:我何不把江水都變清?他把公主的囑咐放到一邊,將珠子放進江里,江水變清了一大片。珠子驚動了巡邏的夜叉,夜叉趕緊來搶,慶隆把珠子往肚里一吞,變成一條青龍。青龍沿桂江而上,桂江一路變清水。夜叉稟告了黃龍。正當青龍從桂江下來準備沿潯江而上的時候,黃龍帶兵將青龍團團圍住。青龍奮勇搏斗,終因力竭而被縛,囚禁在江中孤島的洞里。母親失去了兒子,也倒在江灘上死去。人們感激慶隆母子倆,建龍母廟以祀慶隆母親,并把江中孤島命名系龍洲,永記青龍的恩惠。現在梧州城兩條江桂江清潯江濁,故稱“鴛鴦江”。
人們還傳說,系龍洲原叫雞籠洲,為仙人放到河中的雞籠變成。雞籠里有寶鴨一對,背負水洲。洪水漲多高,都淹不了它。洋人知道了,黑夜潛下江底偷去一只。正想偷第二只時,百姓發覺了,趕走了洋人。現在雞籠洲只剩一只寶鴨,所以有點傾斜了。
上一篇:莽莽關外山·沈陽之旅·沈陽故宮·民族特色
下一篇:莽莽關外山·牡丹江之旅·鏡泊湖·水平如鏡紅羅閨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