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長恭》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高長恭》人物故事小傳
高長恭(公元?—573年),一名高孝瓘,南北朝時期北齊文襄皇帝高澄第四子,蘭陵王,歷任太尉、并州刺史。芒山大捷,大敗周軍,以戰功先后被封為鉅鹿、長樂、樂平、高陽等郡公,威名遠揚。武平四年(公元573年),齊后主高緯忌其功名,遣人將其毒死。贈太尉。
〔正 史〕
蘭陵武王長恭,一名孝瓘,文襄①第四子也。累遷并州刺史。突厥入晉陽,長恭盡力擊之。邙山②之敗,長恭為中軍,率五百騎再入周軍,遂至金墉之下,被圍甚急,城上人弗識,長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謠之,為《蘭陵王入陣曲》是也。歷司州牧、青瀛二州,頗受財貨。后為太尉,與段韶討柏谷,又攻定陽③。韶病,長恭總其眾。前后以戰功別封鉅鹿、長樂、樂平、高陽等郡公。
邙山之捷,后主④謂長恭曰:“入陣太深,失利悔無所及。”對曰:“家事親切,不覺遂然。”帝嫌其稱家事,遂忌之。及在定陽,其屬尉相愿曰:“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貪殘?”長恭未答。相愿曰:“豈不由邙山大捷、恐以威武見忌,欲自穢乎?”長恭曰:“然。”相愿曰:“朝廷若忌王,于此犯便當行罰,求福反以速禍。”長恭泣下,前膝請以安身術。相愿曰:“王前既有勛,今復告捷,威聲太重,宜屬疾在家,勿預事。”長恭然其言,未能退。及江淮寇擾,恐復為將,嘆曰:“我去年面腫,今何不發!”自是有疾不療。武平四年⑤五月,帝使徐之范飲以毒藥。長恭謂妃鄭氏曰:“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鴆也?”妃曰:“何不求見天顏?”長恭:“天顏何由可見!”遂飲藥薨。贈太尉。
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初在瀛州,行參軍陽士深表列其贓,免官。及討定陽,陽士深在軍,恐禍及。長恭聞之曰:“吾本無此意。”及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嘗入朝而仆從盡散,唯有一人,長恭獨還,無所譴罰。武成賞其功,命賈護為買妾二十人,唯受其一。有千金責券,臨死日,盡燔之。
《北齊書》卷一一
[注 釋]
①文襄:北齊神武帝高歡長子高澄,字子惠,渤海蓚(今河北景縣)人,仕于東魏,官至大丞相。其弟高洋代魏建立北齊后,尊其為文襄皇帝,廟號世宗。②邙山:在今河南永城東北。③定陽:縣名,治所在今山西吉縣。④后主:北朝北齊第五代皇帝高緯。公元565—576年在位。⑤武平四年:公元573年。
上一篇:《高延宗》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高延宗》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魏武帝皇后卞氏》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魏武帝皇后卞氏》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