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燕趙歌·清東西陵之旅·定東陵·慈禧的歸宿
定東陵是咸豐皇帝的兩個皇后慈安(東太后)和慈禧(西太后)的陵寢,因地處咸豐帝的定陵東面,故稱“定東陵”,又因西邊的慈安位于普祥峪,東邊的慈禧位于菩陀峪,所以,慈安陵稱普祥峪定東陵,慈禧陵稱菩陀峪定東陵。兩陵相連,建筑規制完全相同。陵南為神道碑亭,依次是石拱橋和石平橋、東西朝房、東西值房、隆恩門、焚帛爐、東西配殿,隆恩殿、三座門、石五供、方城明樓,寶城寶頂及地宮等。慈安與慈禧同時建陵,前后用了八年時間。但窮奢極侈的慈禧并不滿足,于光緒二十一年下令拆毀重建。時正值甲午戰爭第二年,全國遭災,民不聊生,財政困難,慈禧之專橫驕奢由此可見一斑。整個工程一直持續了十四年,直到慈禧死時才告結束。
丹鳳俯首引蛟龍
重建后的慈禧陵三殿,其工藝之精、耗金之巨,連明清二十四位皇帝的宮殿也為之遜色。據記載,僅三殿貼金就用去金葉四千五百九十兩。殿內金光四射,灼灼生輝。外墻磨磚到頂,內壁整個貼金雕磚;梁枋繪有貼金和璽彩畫,殿柱和檐柱雕成半立體鎏金銅盤龍,龍須上巧加彈簧,借助空氣的流動,龍須自行顫動。
最引人注目的是隆恩殿周圍的漢白玉石雕欄板,堪稱獨出心裁。在隆恩殿正中踏垛的陛頂石上,采用的是高浮雕加透雕的技法,雕出了“鳳引龍”的圖案,這有別于其他帝、后陵的龍鳳彩石皆為浮雕、龍鳳并排的設計。一眼望去,但見一只丹鳳高高在上,凌空展翅,穿云俯首;一條蛟龍曲身出水,騰空昂首,仰望丹鳳。龍鳳相戲火珠,形態十分生動。鳳嘴、鳳冠、鳳足及龍爪、龍尾、龍須均鏤空,使這玲瓏剔透的龍鳳形態更是活靈活現。這塊雕石長3.18米,寬1.60米,周圍裝飾著纏枝蓮花,頂端中央為團壽字,兩旁由蝙蝠、石榴、佛手、桃子等構成一組多福、多壽、多子的福壽三多吉祥圖案。在五出的月臺陛階處,共有十塊抱鼓石,每塊兩側都有一個團鳳,所雕刻的團鳳亭亭玉立在上,翅膀似張非張,好像是位賣弄風情的婆娘,單足而立。而下面所雕的行龍,仰首而望,真似那年幼的傀儡皇帝。在大殿周圍的漢白玉欄板上部都雕刻著鳳在前龍在后的圖案。
這鳳居上、龍在下的安排,是慈禧要把自己的權力永遠凌駕于兒皇帝之上的心理反映,也是慈禧至高無上權力的象征。
1923年夏,乾隆陵和慈禧陵同時被軍閥孫殿英一伙盜掘,弄得尸骨狼籍,慘不忍睹。
如今,慈禧陵經過修繕,和慈安陵、乾隆陵等已辟為游覽點,它的富麗堂皇依然為各代帝后陵之冠。
價值連城話葬寶
慈禧生前專橫跋扈,在同治、光緒兩朝,實際把持了四十八年朝政,死后又把一生巧取豪奪的珍寶幾乎全部隨尸葬入棺內,世間所流傳的翡翠西瓜、蟈蟈白菜等,僅是其一部分。據太監李蓮英當時的筆記記載,慈禧尸身入棺之前,先在棺底鋪上一床金絲所制的鑲珠寶錦褥,厚約七寸;身上穿著金絲串珠絲繡禮服,外罩繡花串珠褂,周身又纏繞九練串珠;頭頂戴珠冠,冠上有一顆四兩重的大如雞卵的寶珠,估計價值白銀一千萬兩。在頭前放一個重二十二兩五錢四分的翠荷葉,葉滿綠,葉筋為天然長成。在腳下置一個重三十六兩八錢的碧璽蓮花。足旁安放兩枚翡翠西瓜、四枚翡翠甜瓜、兩棵翡翠白菜和桃、李、杏、棗等寶物大小二百多件。據李蓮英之侄孫李營舟之父所著《愛月軒筆記》記載,這兩枚西瓜為青皮紅瓤,白子黑絲;甜瓜中兩個是白皮黃子粉瓤,兩個是青皮白子黃瓤;四個甜瓜都是絕品。白菜均為綠葉菜心,菜心上落一只滿綠蟈蟈,葉旁停兩只黃色的馬蜂,那十個翡翠桃呈青色粉紅尖,一百個黃寶石李子,一百個紅黃寶石杏,四十個紅寶石棗。在慈禧身旁還放有金、翠、玉、紅寶石佛各二十七尊。尸身左邊放一枝三節的玉藕,上面有天然長就的灰色“污泥”,藕上長出綠荷葉,粉蓮花,還有一塊黑色的荸薺,據說比翡翠西瓜還稀罕。慈禧尸身右邊,放一枝珊瑚樹,在紅珊瑚樹上繞一條青梗綠葉紅果的櫻桃,樹上落著一只翠鳥,是件天然的寶物。寶物安放完后,為填補棺內空隙,又傾倒了四升珍珠寶石。填滿后,上面蓋一網珠被,被上所串二分重珍珠六千粒。正要上子蓋時,大公主趕來,又揭開網珠被,放進八駿馬,和十八羅漢各一套。這八駿馬為玉質,每匹不足二寸,毛色樣式均不同;十八羅漢每尊高不及二寸,白玉質。羅漢為白身白足,著黃鞋披紅衣,手持紅蓮花,亦為天然長成,這些都是稀世之寶。
東陵盜案舉世驚
隨著清王朝的覆滅,東陵護衛已有名無實,不但土匪盜陵時有發生,連守陵大臣毓彭也串通駐陵“內務府郎中”等人,將大量金銀器皿變賣歸己,當地居民亦紛紛動手拆毀陵寢殿宇檁架等物自用。當時號稱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四軍軍長的孫殿英部正駐防在薊縣馬伸橋一帶。這里與清東陵僅為一山之隔。孫殿英對慈禧葬寶早有耳聞,此時更是垂涎三尺。偏巧奉系軍閥收編的土匪軍中,有一個東陵附近的慣匪,名叫馬福田。當他們的隊伍調防去灤縣時,馬匪探知東陵地區無人看守,于是伙同幾個歹徒開槍打死奉軍武部長的通訊員,自稱師長,將隊伍拉到東陵附近的馬蘭峪,蓄謀盜墓取寶。孫殿英聞知,以為是天賜良機。于是派一團兵力,開到馬蘭峪,打垮了馬匪部隊。然后,孫殿英將部隊開到清東陵。為掩人耳目,他派人到處張貼告示,聲稱部隊要搞軍事演習,于是四處增崗設卡,禁止通行。暗地里,他們在夜間活動,組織工兵,運用炸藥,在七天之內將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定東陵的地宮洞口炸開,開始了駭人聽聞的盜陵活動。
孫殿英手下的匪徒們在盜挖慈禧的定東陵時,掄鎬揮鍬在古洞門內掘開了洞口,拆開金剛墻,鉆進了墓道,撞開了兩道漢白玉石門,闖入金券。在金券的正中有個石座叫做寶床,上面停放著慈禧的棺槨;兩旁有兩個小石座叫冊寶座,上面的方形木箱內存放著謚寶和香冊。匪徒們砸開了小木箱,見只有木印、木柵,大失所望;反手又將金槨劈開,只見里面還有一層紅漆填金的內棺。他們怕損壞棺內寶物,小心翼翼地撬開棺口,揭開“子蓋”,但見光芒四射,珠寶耀眼,慈禧的尸體躺在里面,如同活人一般,嚇得匪徒們驚叫起來,孫殿英曾回憶說:“老佛爺像睡覺一樣,只是見了風,臉才發黑,衣服也拿不上手了。”他又講了慈禧為什么死后二十年尸體還完好如初:“因為她口中含有一顆很大的夜明珠。這個珠分開是兩塊,合攏起來則透出一道綠色寒光,夜間在百步之內可照見頭發。”這就是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描寫的后來釘綴在宋美齡拖鞋上的那顆珍珠。匪徒們為了取盡慈禧身下的寶物,便將慈禧尸身甩在棺外,棺內珠寶搜盡之后,又將棺木移開掀翻。他們在棺下的“井”中又搜羅了一批寶物。這口“井”是一個風水“穴”位,慈禧生前曾親臨這里點“穴”,把她最寶貴的十八顆珍珠手串,投置“井內”,以示息壤。匪徒們又扒下了慈禧身上的龍袍和內衣,解下了慈禧周身的珠串。用刀撬開了慈禧的牙,從嘴里取出了那粒夜明珠。
東陵被盜后,當時居住在天津的溥儀悲痛欲絕。他一面電告北平軍政當局,要求嚴懲盜犯,一面派遺臣前往東陵,將慈禧重新安葬。這一行大臣進入地宮,所見的場面是:遍地橫七豎八的棺木和破衣爛衫,散發著潮濕霉爛的氣味。慈禧的尸體被扔在西北角的破棺蓋上,身上用薄木板遮蓋著。掀開木板,只見慈禧尸體臉朝下趴著,右手被扭轉放在后背上;烏黑的發根上扎著一根紅頭繩,發絲散而未亂;上衣被撕開,半露著的上體長滿白毛;下體衣著完整,腳上的襪子已被脫下一半,鑲珠繡鞋已被扔在地上。盡管如此,慈禧的尸體在這些大臣的眼中還是至尊無上的。他們畢恭畢敬地移動棺蓋,將慈禧尸體反轉過來,由幾名幫差的滿族婦女用黃金龍緞被接著,重新替她穿好了衣裳。只見慈禧那張顴骨隆高的臉上,兩眼已深陷成兩個黑洞,嘴唇因匪徒取珠而弄得殘破不堪。
孫殿英東陵盜寶案,震驚中外,遭受各界的嚴厲譴責。孫殿英為逃脫法網,特請戴笠從中斡旋,把翡翠西瓜、夜明珠贈給宋子文、宋美齡,又把許多珠寶轉贈給蔣介石、何應欽等黨政要員。結果不僅孫殿英受到了庇護,就連被捕的師長譚溫江這個替罪羊也被保釋出來。
孫殿英1947年被人民解放軍生俘,最后在太行山一帶死于獄中。
上一篇:沉沉帝王夢·京郊之旅·頤和園·慈禧樂園
下一篇:浩浩燕趙歌·邯鄲之旅·邯鄲·成語典故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