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王昭君》人物故事小傳
名嬙,字昭君。后人也稱為明君或明妃。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秭歸)人。漢元帝時被選入宮。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于入朝求和親,元帝命其出嫁匈奴。入匈奴后,被稱為寧胡閼氏。呼韓邪死,其前閼氏子繼位,她又從胡俗,復為后單于閼氏。她對漢朝和匈奴的和好關系,起了一定的作用。
王昭君的故事,后世廣為流傳。
[正 史]
竟寧元年①,單于②復入朝,禮賜如初,加衣服錦帛絮,皆倍于黃龍③時。單于自音愿婿漢氏以自親。元帝以后宮良家子④王嬙字昭君賜單于。單于歡喜,上書愿保塞⑤上谷以西自敦煌,傳之無窮,請罷⑥邊備塞⑦吏卒,以休天子之民。
《漢書·匈奴傳》卷九四
竟寧元年春正月,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詔曰:“匈奴郅支單于背叛禮義,既伏其辜⑧,呼韓邪單于不忘恩德,鄉慕⑨禮義,復修朝賀之禮,愿保塞傳之無窮,邊陲長無兵革之事。其改元為竟寧,賜單于待詔掖庭⑩王嬙為閼氏(11)。”
《漢書·元帝紀》卷九
呼韓邪來朝,帝敕以五宮女賜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憤,乃請掖庭令(12)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13)漢宮,顧景(14)裴回,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于失信,遂與匈奴。生二子。及呼韓邪死,其前閼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書求歸,成帝(15)敕令從胡俗(16),遂復為后單于閼氏焉。
《后漢書·南匈奴列傳》卷八九
[注 釋]
①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竟寧為西漢元帝年號。②單(chan)于:匈奴君長的稱號。此指呼韓邪單于。③黃龍:漢宣帝年號。指公元前49年呼韓邪初到長安覲見。④良家子:漢時以醫、巫、商賈、百工以外的人家為良家,出身良家的子女稱良家子。后世稱清白人家為良家。⑤保塞:謂居邊守塞。上谷:郡名。戰國燕置。秦時治所在沮陽縣(今河北懷來縣東南)。時處漢與匈奴接境地帶。⑥罷:取消。⑦塞:猶滿足。⑧辜:罪、錯之意。⑨鄉慕:向往思慕。鄉,通“向”。⑩待詔掖庭:官名。漢時以才學征召未有正式任命官職者,使之待詔(候朝廷詔命任用),依其待詔地點而名。掖庭:亦作“掖廷”。指宮中妃嬪居住的地方。(11)閼氏:漢代匈奴單于、諸王之妻的統稱。(12)掖庭令:掌后宮貴人采女事的宦官。(13)光明:輝映。(14)顧景:景,通“影”。自顧其影。有自矜、自負之意。裴回:猶徘徊。(15)成帝:即西漢成帝劉驁(ao),公元前32—前6年在位。(16)從胡俗:當時匈奴單于新立,有娶除生母外其前單于閼氏的風俗。
〔相關史料〕
單于號王昭君寧胡①閼氏,生一男伊屠智牙師,為右日逐王。
《資治通鑒·漢紀二一》卷二九
呼韓邪死,雕陶莫皋立,為復株絫若鞮②單于。……復株絫若鞮單于復妻王昭君,生二女,長女云須卜居次,小女為當于居次。
《資治通鑒·漢紀二二》卷三○
元帝后宮③既多,不得常見,乃使畫工圖形④,案圖召幸⑤之。諸宮人皆賂畫工,多者十萬,少者亦不減五萬。獨王嬙不肯,遂不得見。后匈奴入朝,求美人為閼氏。于是上案圖,以昭君行。及去,召見,貌為后宮第一,善應對,舉止嫻雅。帝悔之,而名籍⑥已定。帝重信于外國,故不復更⑦人,乃窮案其事,畫工皆棄市⑧,籍⑨其家資,皆巨萬。
(晉)葛洪《西京雜記》
《明君》⑩:漢元帝時,匈奴單于入朝,詔以王嬙配之。及將去,入辭,光彩射人,聳動左右,天子悔焉。漢人憐其遠嫁,為作此歌。晉石崇妓綠珠善舞,以此曲教之。而自制新歌(11)曰:“我本漢家子,將適單于廷。昔為匣中玉,今為番土英(12)。”晉文王諱昭(13),故晉人謂之明君。
《舊唐書·音樂志》
《樂府解題》曰:“王嬙,字昭君。《琴操》載:昭君,齊國(14)王穰女。端正閑麗,未嘗窺門戶。穰以其有異于人,求(15)之者皆不與。年十七,獻之元帝。元帝以地遠不之幸(16),以備后宮。積(17)五六年,帝每游后宮,常怨不出。后單于遣使朝貢,帝宴之,盡召后宮,昭君盛飾而至。帝問欲以一女賜單于,能者往。昭君乃越席請行。時單于使在旁,驚恨不及。昭君至匈奴,單于大悅,以為漢與我厚,縱酒作樂。遣使報漢,白璧(18)一只,騵馬十匹,胡地珍寶之物。昭君恨帝始不見遇,乃作怨思之歌。單于死,子世達立。昭君謂子曰:“為胡者妻母,為秦者更娶。”(19)世達曰:“欲作胡禮。”昭君乃吞藥而死。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昭君怨》
[注 釋]
①寧(ning)胡:安寧胡邦之意。②復株絫若鞮:單于稱號。音譯。絫,“累”之古字;鞮(di)。③后宮:代指后宮妃嬪宮女。④圖形:圖畫其形。⑤圖召幸案:依照。召幸:原意特指皇帝召見。后多指皇帝召喚嬪妃宮女侍寢。⑥名籍:名冊。⑦更:更換。窮:追究到底。案:審察。⑧棄市:古時在鬧市執行死刑,并陳尸示眾,叫棄市。⑨籍:登記。巨:形容數目巨大,不確指。⑩《明君》:樂曲名。(11)新歌:新歌詞。(12)英:謂杰出、超眾之人。(13)晉文王諱昭:即司馬昭。諱:封建社會稱帝王或尊長的名時,須前加諱字。(14)齊國:即齊郡。西漢稱郡,東漢稱國。(15)求:求婚。(16)不之幸:即不能侍寢。之為語氣助詞。備:完備,充實。(17)積(ji):積累。(18)璧:平而圓、中心有孔的玉。騵馬:赤身白腹的馬。(19)“為胡”句:胡:指匈奴之禮俗。秦:指中原漢族之禮俗。秦王朝兵威強盛,故后世多有以秦指代中原者。
上一篇:《王存》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王存》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王繼恩》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王繼恩》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