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元節》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邵元節》人物故事小傳
邵元節(公元1459—1539年),字仲康,號雪崖,江西貴溪人。龍虎山上清宮一道士。年少時父母早亡,到龍虎山上清宮出家為道士。從師于范文泰,并被授與《龍圖規范》之秘,后來又從師于李伯芳、黃太初二人,得到真傳。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進京,他的“立教主靜”的主張受到明世宗稱贊,后又因求雨雪靈驗,更受到重視。公元1526年,受封為致一真人,統轄京城朝天、靈濟、顯靈三宮,總領道教。此后,長期居住在京師,經常由于求祈雨雪靈驗而屢受封賞,公元1534年,又被賜以新蟒服及“闡教護國”玉印。此后,又加號為“靖微妙濟守靜修真凝元衍范志默秉誠至一真人”。后因祈禱求皇子有功,拜為禮部尚書,并賜一品文官服。公元1539年,邵元節去世,敕授大宗伯,謚號為“文康榮靖”。邵元節一生倍受恩寵,地位顯赫,是道教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正 史]
邵元節,貴溪①人,龍虎山上清宮道士也。師事范文泰、李伯芳、黃太初,咸②盡其術。寧王宸濠召之,辭不往。
世宗③嗣位,惑內侍崔文等言,好鬼神事,日事齋醮。諫官屢以為言,不納。嘉靖三年④,徵元節入京,見于便殿,大加寵信,俾居顯靈宮,專司禱祀。雨雪愆期⑤,禱有驗,封為清微妙濟守靜修真凝元衍范志默秉誠致一真人,統轄朝天、顯靈、靈濟三宮,總領道教,錫金、玉、銀、象牙印各一。
六年乞還山,詔許馳傳。未幾,趨朝。有事南郊,命分獻風云雷雨壇。預宴奉天殿,班二品。贈其父太常丞,母安人,并贈文泰真人,賜元節紫衣玉帶。給事中高金論之,帝下金詔獄。敕建真人府于城西,以其孫啟南為太常丞,曾孫時雍為太常博士。歲給元節祿百石,以校尉四十人供灑掃,賜莊田三十頃,蠲其租。又遣中使建道院于貴溪,賜名仙源宮。既成,乞假還山。中途上奏,言為大學士李時弟員外旼所侮。時上章引罪,旼下獄獲譴。比還朝,舟至潞河,命中官迎入,賜蟒服及“闡教輔國”玉印。
先是,以皇嗣未建,數命元節建醮,以夏言為監禮使,文武大臣日再上香。越三年,皇子疊生,帝大喜,數加恩元節,拜禮部尚書,賜一品服。孫啟南、徒陳善道等咸進秩⑥,贈伯芳、太初為真人。
帝幸承天,元節病不能從。無何死,帝為出涕,贈少師,賜祭十壇,遣中官錦衣護喪還,有司⑦營葬,用伯爵禮。禮官擬⑧謚榮靖,不稱⑨旨,再擬文康。帝兼用之,曰文康榮靖。啟南官至太常少卿。善道亦封清微闡教崇真衛道高士。隆慶⑩初,削元節秩謚。
《明史·邵元節傳》卷三○七
〔注 釋〕
①貴溪:治所在今江西貴溪縣。②咸:都。③世宗:明世宗朱厚熜(公元1522—1566年在位),年號嘉靖。④嘉靖三年:即公元1524年。⑤愆期:過期,失調。⑥秩:指官員的等級。⑦有司:主管官吏,有關部門。⑧擬:打算。⑨稱:符合。⑩隆慶:明穆宗朱載垕年號(公元1567—1572年)
上一篇:《遼天祚帝文妃蕭氏》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遼天祚帝文妃蕭氏》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郅都》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郅都》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