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詢、歐陽通》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歐陽詢、歐陽通》人物故事小傳
歐陽詢(公元557—641年)字信本,唐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由隋入唐,歷任給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xué)士。為著名書法家。學(xué)王羲之、王獻(xiàn)之,勁險刻厲,于平正中見險絕,人稱“歐體”。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稱唐初四大書家。
歐陽通,字通昕,歐陽詢第4子。武則天時官司禮卿,判納言事。后遭陷害死。其書與父齊名,世稱“大小歐陽體”。
[正 史]
歐陽詢字信本,潭州臨湘人。父紇,陳廣州刺史,以謀反誅。詢當(dāng)從坐,匿而免。江總以故人子,私養(yǎng)之。貌寢侻①,敏悟絕人。總教以書記,每讀輒數(shù)行同盡,遂博貫經(jīng)史。仕隋,為太常博士。高祖微時,數(shù)與游,既即位,累擢給事中。
詢初仿羲之書,后險勁過之,因自名其體。尺牘所傳,人以為法。高麗嘗遣使求之,帝嘆曰:“彼觀其書,固謂形貌魁梧邪?”嘗行見索靖所書碑,觀之,去數(shù)步復(fù)返,及疲,乃布坐②,至宿其傍,三日乃得去。其所嗜類此。
貞觀初,歷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xué)士,封渤海男。卒,年八十五。
子通,儀鳳中累遷中書舍人。居母喪,詔奪哀③。每入朝,徒跣及門。夜直,藉藁④以寢。非公事不語,還家輒號慟。年饑,未克葬,居廬四年,不釋服。冬月,家人以氈絮潛置席下,通覺,即徹⑤去。遷累殿中監(jiān),封渤海子。天授初,轉(zhuǎn)司禮卿,判納言事。輔政月余,會鳳閣舍人張嘉福以武承嗣為太子,通與岑長倩等固執(zhí),忤諸武意。及長倩下獄,坐大逆死,來俊臣并引通同謀,通雖被慘毒無異詞,俊臣代占⑥,誅之。神龍初,追復(fù)官爵。
通早孤,母徐教以父書,懼其墮⑦,嘗遺錢使市⑧父遺跡,通乃刻意臨仿以求售,數(shù)年,書亞于詢,父子齊名,號“大小歐陽體”。褚遂良亦以書自名,嘗問虞世南曰:“吾書何如智永?”答曰:“吾聞彼一字直五萬⑨,君豈得此?”曰:“孰與詢?”曰:“吾聞詢不擇紙筆,皆得如志,君豈得此?”遂良曰:“然則何如?”世南曰:“君若手和筆調(diào),固可貴尚。”遂良大喜。通晚自矜重,以貍毛為筆,復(fù)以兔毫,管皆象犀,非是未嘗書。
《新唐書·歐陽詢傳》卷一九八
〔注 釋〕
①貌寢侻:相貌丑陋。寢,貌丑。侻,侻陋,丑陋。②布坐:敷設(shè)從席。③奪哀:奪情。古時士人喪父母,在家守制未滿期而應(yīng)朝廷之召出而任職,叫“奪情”或“奪哀”。④藉藁:鋪草。⑤徹:通“撤”。⑥代占:代他擬定供詞。占,口授。⑦墮:通“隋”,懈怠。⑧市:買。⑨直:通“值”。
〔相關(guān)史料〕
歐陽詢之行書亦能于二王之外別成一體,“森森焉若武庫矛戟,風(fēng)神嚴(yán)于智永,潤色寡于虞世南。”
張懷瓘《書斷》
上一篇:《梁芳、錢能》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梁芳、錢能》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段元妃》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段元妃》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