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龍》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陳子龍》人物故事小傳
陳子龍(公元1608—1647年),字臥子,號大樽,明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禎進士。曾與夏允彝組織幾社。南明弘光帝時任兵科給事中,見朝政腐敗,辭職歸鄉。清兵破南京,起兵抵抗,后被捕自盡。善詩,繼承后七子傳統,有復古傾向。清兵南下后所作,感時傷事,悲憤蒼涼。前人譽為明詩殿軍。也能詞。有《陳忠裕公全集》。
〔正 史〕
陳子龍,字臥子,松江華亭人。生有異才,工舉子業,兼治詩賦古文,取法魏、晉,駢體尤精妙。崇禎十年進士。選紹興推官。
東陽諸生許都者,副使達道孫也。家富,任俠好施,陰以兵法部勒①賓客子弟,思得一當②。子龍嘗薦諸上官,不用,東陽令以私憾之。適義烏奸人假中貴名招兵事發,都葬母山中,會者萬人。或告監司王雄曰:“都反矣。”雄遽遣使收捕,都遂反。旬日間聚眾數萬,連陷東陽、義烏、浦江,遂逼郡城,既而引去。巡撫董象恒坐事逮,代者未至,巡按御史左光先以撫標兵③,命子龍為監軍討之,稍有俘獲。而游擊蔣若來破其犯郡之兵,都乃率余卒三千保南砦。
雄欲撫賊,語子龍曰:“賊聚糧據險。官軍不能仰攻,非曠日不克。我兵萬人,止五日糧,奈何?”子龍曰:“都,舊識也,請往察之。”乃單騎入都營,責數其罪,諭令歸降,待以不死。遂挾都見雄。復挾都走山中,散遣其眾,而以二百人降。光先與東陽令善,竟斬都等六十余人于江滸。子龍爭,不能得。
以定亂功,擢兵科給事中。命甫下而京師陷,乃事福王于南京。其年六月,言防江之策莫過水師,海舟議不可緩,請專委兵部主事何剛訓練,從之。太仆少卿馬紹愉奉使陛見,語及陳新甲主款事。王曰:“如此,新甲當恤。”廷臣無應者,獨少詹事陳盟曰可。因命予恤,且追罪嘗劾新甲者。廷臣懲劉孔昭殿上相爭事,不敢言。子龍與同官李清交章力諫,事獲已。
未幾,列上防守要策,請召還故尚書鄭三俊,都御史易應昌、房可壯、孫晉,并可之。又言:“中使四出搜巷。凡有女之家,黃紙貼額,持之而去,閭井騷然。明旨未經有司,中使私自搜采,甚非法紀。”乃命禁訛傳誑惑者。子龍又言:“中興之主,莫不身先士卒,故能光復舊物。今入國門再旬矣,人情泄沓,無異升平。清歌漏舟之中,痛飲焚屋之內,臣不知其所終。其始皆起于姑息一二武臣,以至凡百政令皆因循遵養,臣甚為之寒心也。”亦不聽。明年二月乞終養去。
子龍與同邑夏允彝皆負重名,允彝死,子龍念祖母年九十,不忍割④,遁為僧。尋以受魯王部院職銜,結太湖兵,欲舉事⑤,事露被獲,乘間投水死。
《明史·陳子龍傳》卷二七七
〔注 釋〕
①部勒:組織約束。②思得一當:希望能有機會施展一下自己的才能。當,當事。③撫標兵:清代軍制,各地督撫管轄的綠營兵,稱標。總督所統率的稱督標,巡撫所統率的稱撫標。一標有三營。④割:自殺。⑤舉事:指組織力量抗清。
〔相關史料〕
臥子負曠世逸才,年二十,與臨川艾千子論文不合,面斥之。其四六①跨徐、庾,論策視二蘇。詩特高華雄渾,睥睨一世。好推崇右丞②,后又摹擬太白③,而少陵④則微有異同。要亦崛強,語非由中也。初與夏考功瑗公、周文學勒卣、徐孝廉闇公同起,而李舒章特以詩故雁行,號陳、李詩,繼得轅文,又號三子詩,然皆不及。當是時幾社名聞天下,臥子奕奕眼光,意氣籠罩千人,見者莫不避易。登臨贈答,淋漓慷慨,雖百世后猶想見其人也。嘗與余宿京邸,夜半謂余曰:“卿詩絕似李頎。”又誦余《洛陽行》一篇,謂為合作。余曰:“卿詩固佳,何首為第一?”臥子曰:“‘苑內起山名萬歲,閣中新戲號千秋。’此余中聯得意句也。‘祠官流涕松風路,回首長陵出塞年’。又‘李氏功名猶帶礪,斷霞落日海云黃’。此余結法可誦者也。”余贊嘆久之。晚歲與夏考功相期死國事,考功先赴水死,臥子為書報考功于地下,誓必相從,文絕可觀。而李舒章仕而北歸,讀臥子《王明君篇》曰:“明妃慷慨自請行,一代紅顏一擲輕。”則感慨流涕。舒章久次諸生不遇,流離世故,黽勉⑤一官,反葬請急,遇臥子于九峰山中,期滿北發,未渡江而臥子及禍。舒章郁郁,道死云間。有為詩唁之者曰:“蘇李交情在五言”,未嘗不寄慨于此兩人也。
吳偉業《梅村詩話》
詩至鐘、譚諸人,衰極矣。陳大樽墾闢榛蕪⑥,上窺正始,可云枇杷⑦晚翠。
沈德潛《說詩晬語》卷下
〔注 釋〕
①四六:即駢文。因以4字6字為對偶,故名。②右丞:指王維。③太白:指李白。④少陵:指杜甫。⑤黽(min)勉:盡力,努力。⑥榛蕪:荒蕪。⑦枇杷:常綠喬木。
上一篇:《陸修靜》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陸修靜》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隋文帝皇后獨孤氏》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隋文帝皇后獨孤氏》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