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皇后馮氏》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北魏孝文帝皇后馮氏》人物故事小傳
馮氏(公元?—499年),孝文帝廢后馮氏之姊,文明太皇太后的侄女。馮氏容貌美麗,14歲時受寵于孝文帝。后因患病被遣還家鄉為尼。文明太后死后,孝文帝將其接至洛陽,拜為左昭儀。馮氏在不斷向孝文帝進讒,使其妹被廢去皇后尊號為庶人后,最終使自己得立為皇后。本傳中記載了馮氏不遵婦德與人私通淫亂的一些行為。孝文帝得知后暗地加緊調查,使馮氏驚恐不安,與其母常氏求托女巫祝禱厭勝,惟愿皇帝早死,以便能像文明太后那樣獨專朝政。后被孝文帝發覺,發誓永不與其相見。孝文帝死后,朝臣遵其遺命賜馮氏自盡。馮氏不服,被強行灌下毒藥而死。
〔正 史〕
孝文幽皇后,亦馮熙①女。母曰常氏,本微賤,得幸于熙,熙元妃公主薨后,遂主家事。生后與北平公夙。文明太皇太后②欲家世貴寵,乃簡熙二妃俱入掖庭,時年十四。其一早卒。后有姿媚,偏見愛幸。未幾疾病,文明太后乃遣還家為尼③,高祖猶留念焉。歲余而太后崩。高祖服終,頗存訪之,又聞后素疹痊除,遣閹官雙三念璽書勞問,遂迎赴洛陽。及至,寵愛過初,專寢當夕,宮人稀復進見。拜為左昭儀,后立為皇后。
始以疾歸,頗有失德之聞,高祖頻歲南征,后遂與中官高菩薩私亂。及高祖在汝南不豫,后便公然丑恣,中常侍雙蒙等為其心腹。中常侍劇鵬諫而不從,憤懼致死。是時,彭城公主,宋王劉昶子婦也,年少嫠居。北平公馮夙,后之同母弟也,后求婚于高祖,高祖許之。公主志不愿,后欲強之。婚有日矣,公主密與侍婢及家僮十余人,乘輕車,冒霖雨,赴懸瓠奉謁高祖,自陳本意,因言后與菩薩亂狀。高祖聞而駭愕,未之全信而秘匿之,惟彭城王侍疾左右,具知其事。
此后,后憂漸懼,與母常氏求托女巫,禱厭無所不至,愿高祖疾不起,一旦得如文明太后輔少主稱命者,賞報不貲。又取三牲宮中妖祠,假言祈福,專為左道。母常或自詣宮中,或遣侍婢與相報答。高祖自豫州北幸鄴,后慮還見治檢,彌懷危怖,聚令閹人托參起居,皆賜之衣裳,殷勤托寄,勿使漏泄。亦令雙蒙充行,省其信不。然惟小黃門蘇興壽密陳委曲,高祖問其本末,敕以勿泄。至洛,執問菩薩、雙蒙等六人,迭相證舉,具得情狀。
高祖以疾臥含溫室,夜引后,并列菩薩等于戶外。后臨入,令閹人搜衣中,稍有寸刃便斬。后頓首泣謝,乃賜坐東楹,去御筵二丈余。高祖令菩薩等陳狀,又讓④后曰:“汝母有妖術,可具言之。”后乞屏左右,有所密啟。高祖敕中侍悉出,唯令長秋卿白整在側,取衛直刀柱之,后猶不言。高祖乃以綿堅塞整耳,自小語呼整再三,無所應,乃令后言。事隱,人莫知之。高祖乃喚彭城、北海二王令入坐,言:“昔是汝嫂,今乃他人,但入勿避。”二王固辭,不獲命。及入,高祖云:“此老嫗乃欲白刃插我肋上,可究問本末,勿有所難。”高祖深自引過,致愧二王。又云:“馮家女不能復相廢逐,且使在宮中空坐,有心乃能自死,汝等勿謂吾猶有情也。”高祖素至孝,猶以文明太后故,未便行廢。良久,二王出,乃賜后辭死訣。再拜稽首,涕泣歔欷。令入東房。及入宮后,帝命閹人有所問于后,后罵曰:“天子婦,親面對,豈令汝傳也!”高祖怒,敕后母常入,與后杖,常撻之百余乃止。高祖尋南伐,后留京師,雖以罪失寵,而夫人嬪妾奉之如法,惟令世宗在東宮,無朝謁之事。
高祖疾甚,謂彭城王勰曰:“后宮久乖陰德,自絕于天,若不早為之所,恐成漢末故事。吾死之后,可賜自盡別宮,葬以后禮,庶掩馮門之大過。”高祖崩,梓宮達魯陽,乃行遣詔。北海王詳奉宣遺旨,長秋卿白整等入授后藥,后走呼不肯引決,曰:“官豈有此也,是諸王輩殺我耳!”整等執持,強之,乃含椒而盡。殯以后禮。梓宮次洛南,咸陽王禧等知審死,相視曰:“若無遺詔,我兄弟亦當作計去之,豈可令失行婦人宰制天下,殺我輩也。”謚曰幽皇后,葬長陵塋內。
《魏書》卷一三
〔注 釋〕
①馮熙:孝文幽皇后和廢后之父,官至太師。②文明太皇太后:即北魏文成帝拓跋睿皇后馮氏。孝文帝即位后,馮氏以太皇太后身份掌政,是北魏杰出的女政治家。請參見本書《北魏文成帝皇后馮氏》。③為尼:當尼姑。④又讓:這里是責令的意思。
上一篇:《劉武》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劉武》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單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單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