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恭》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李孝恭》人物故事小傳
李孝恭(公元591—640年),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人,唐初統一南方的著名將領。出身名門大族,唐高祖李淵從兄子。隋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淵攻克長安(今陜西西安),李孝恭被封為左光祿大夫,出任山南道招撫大使,擊敗朱粲起義軍,招撫自金川(今陜西安康)至巴蜀30余州。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淵稱帝,李孝恭被封為趙郡公。二年,受命為信州總管,經略江南地區。李孝恭多次進呈平定蕭銑之策,倍受贊賞,進封趙郡王。奉命大造戰船,訓練水師,肩負平定蕭銑重任。四年九月,奉命為荊湘道行軍總管,統領十二總管,一舉平定蕭銑。拜荊州大總管,置屯田,立銅冶。六年,調任襄州道行臺尚書左仆射,遣使撫慰,招撫49州,嶺南之地盡歸唐朝。同年八月,輔公祏起義軍重新起兵反唐。李孝恭奉命為行軍元帥,率軍鎮壓,俘獲輔公祏,平定江淮。以功進東南道行臺尚書左仆射,遷宗正卿,封河間王。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李孝恭酒后暴死,贈司空、揚州都督,謚“元”。
〔正史〕
河間元王孝恭,少沈敏,有識量。
高祖①已定京師,詔拜山南招尉大使,徇巴蜀,下三十余州。進擊朱粲,破之,俘其眾,諸將曰:“粲徒食人,摯賊也,請阬之?!毙⒐г唬骸安蝗?,今列城皆吾寇,若獲之則殺,后渠有降者乎?”悉縱之。繇是騰所至輒下。
明年,拜信州總管,承制得拜假。當是時,蕭銑據江陵,孝恭數進策圖銑,帝嘉納。進王趙郡,以信州為夔州。乃大治舟艦,肄水戰。會李靖②使江南,孝恭倚其謀,遂圖江陵,盡召巴蜀首領子弟收用之,外示引擢而內實質也。俄進荊湘道總管,統水陸十二軍發夷陵,破銑二鎮,縱戰艦放江中。諸將曰:“得舟當濟吾用,棄之反資賊,奈何?”孝恭曰:“銑之境,南際嶺,左薄洞庭,地險士眾,若城未拔而援至,我且有內外憂,舟雖多,何所用之?今銑瀕江鎮戍,見艫舠蔽江下,必謂銑已敗,不即進兵,覘候往返,以引救期,則吾既拔江陵矣?!币讯缺桨土?,見船,疑不進。銑內外阻絕,遂降。帝悅,遷荊州大總管,詔圖破銑狀以進。
孝恭治荊,為置屯田,立銅冶,百姓利之。遷襄州道行臺左仆射。時嶺表未平,乃分遣使者,綏輯安慰,其款附者四十有九州,朝廷號令暢南海矣。
未幾,輔公祏③反,寇壽陽,詔孝恭為行軍元帥討之。引兵趨九江,李靖、李勣、黃君漢、張鎮州、盧祖尚皆稟節度。將發,大饗士,杯水變為血,坐皆失色,孝恭自如,徐曰:“禍福無基,唯所召爾!顧我不負于物,無重諸君憂。公祏禍惡貫盈,今仗威靈以問罪,杯中血,乃賊臣授首之祥乎!”盡飲罷,眾心為安。公祏將馮惠亮等拒崄邀戰,孝恭堅壁不出,遣奇兵絕餉道,賊饑,夜薄營,孝恭臥不動。明日,使羸兵扣賊壘挑之,祖尚選精騎陣以待。俄而兵卻,賊追北且囂,遇祖尚軍,薄戰,遂大敗。惠亮退保梁山,孝恭乘勝破其別鎮,賊赴水死者數千計。公祏窮,棄丹楊走,騎窮追,生禽之,江南平。璽書褒美,賜甲第一區、女樂二部、奴婢七百口、寶玩不貲。進授東南道行臺左仆射。行臺廢,更為揚州大都督。
孝恭再破巨賊,北自淮,東包江,度嶺而南,盡統之。欲以威重夸遠俗,乃筑第石頭城④,陳廬徼自衛?;蛘_其反,召還,頗為憲司鐫詰,既無狀,赦為宗正卿。賜實封千二百戶。歷涼州都督、晉州刺史。貞觀初,為禮部尚書,改王河間。
性奢豪,后房歌舞伎百余,然寬恕退讓,無矜伐色,太宗用是親重之,宗室莫比也。謂人曰;“吾所居頗壯麗,非吾心也。當別營一區,令粗足充事而已。吾歿后,子也才,易以守;不才,不為他人所利?!笔哪辎?,中飲暴薨,年五十。帝哭之,贈司空、揚州都督及謚,陪葬獻陵。
始,隋亡,盜賊遍天下,皆太宗身自討定,謀臣驍帥并隸麾下,無特將專勛者,惟孝恭獨有方面功以自見云。子崇義、晦。
崇義嗣王,降封譙國公,歷蒲、同二州刺史、益州都督府長史,有威名。終宗正卿。
晦,乾封中為營州都督,以治狀聞,璽書勞賜。遷右金吾將軍,檢校雍州長史,摧擿奸伏無留隱,吏下畏之。高宗將幸洛,詔晦居守,謂曰:“關中事一以屬公,然法令牽制,不可以成政,法令外茍可以利人者行之,毋須以聞?!惫驶拗斡挟惪儭N浜髸r,遷秋官尚書。卒,贈幽州都督。初,晦第起觀閣,下臨肆區。其人候晦曰:“庶人不及以禮,然室家之私,不愿外窺,今將辭公?!被摅@,遽毀撤之。子榮,奉吳王恪祀。
《新唐書》卷七八
〔注 釋〕
①高祖:即唐朝建立者李淵。公元618—626年在位。②李靖:唐朝著名將領,詳見本書“李靖”。③輔公祏:隋末農民起義軍首領,齊郡臨濟(今山東濟陽東)人。④石頭城:在今江蘇南京市西清涼山。⑤十四年,即唐太宗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
〔相關史料〕
李孝恭,隴西成紀人,唐高祖李淵之堂侄。少沉敏,有識量。唐高祖已定京師,命孝恭徇巴蜀,下三十余州。進擊朱粲,破之。俘其眾,諸將請坑,孝恭曰:“不然,今列城皆吾寇,若獲之則殺,后豈有降者!”悉縱之。由是騰檄所至輒下。
蕭銑據江陵,孝恭數進策圖銑,帝嘉納之。乃大治舟艦,肄水戰。會李靖使江南,孝恭倚其謀,遂圍江陵,盡召巴蜀首領子弟收用之,外示引擢而內實質也。俄進荊湘道總管,統水陸十二軍發夷陵,破銑二鎮,縱戰艦放江中。諸將曰:“得舟當濟用,棄之反資賊,奈何?”孝恭曰:“銑之境,南際嶺,左薄洞庭,地險士眾,若城未拔而援至,我且有內外憂,舟雖多,何所用之?今銑瀕江鎮戍,見艫舢蔽江下,必謂銑已敗,不即進兵,覘候往來,及引救到,則吾已拔江陵矣!”已而救兵到巴陵,見船,遲不進。銑內外阻絕,遂降。帝悅。遷荊州大總管。
輔公祏反,寇壽陽,詔孝恭討之。至九江,大饗士,杯酒變為血,在坐失色,孝恭自如,徐曰:“禍福無基,唯所召爾!顧我不負于物,無重諸公憂。公祏過惡滿盈,今仗威靈以問罪,杯中血,乃賊臣授首之祥乎?”遂盡飲,眾心為安。既而公祏遣將邀戰,孝恭堅壁不出,乃遣奇兵絕其糧道,賊饑,夜薄營,孝恭臥不動。明日,使贏兵叩賊營挑之,盧祖尚選精騎列陣以待。俄而贏兵卻走,賊追北且囂,遇祖尚軍,薄戰,遂大敗。孝恭乘勝破其別鎮,賊赴水死者數千計。公祏窮,棄丹陽走,追擒之,江南平。
貞觀初,孝恭為禮部尚書,改王河間。暴薨。隋平,盜賊遍天下,皆太宗自討定。謀臣驍帥并列麾下,無特將專勛者,唯孝恭獨有方面功以自見云。
斷曰:
孝恭唐族,智勇無雙。行循巴蜀,降者相望。眾請坑戮,孝恭酌量。獲降則殺,誰復肯降?進圍蕭銑,銑鎮破亡。獲其戰艦,盡放滿江。救謂已破,不敢直當。既知再進,銑亦降唐。輔公祏反,兵寇丹陽。孝恭往討,酒浮血光。眾驚恭喜,授首之祥。既而擒斬,河間封王。人雖暴喪,功實難忘。
明·黃道周《廣名將傳》卷九
上一篇:《李吉甫》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李吉甫》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杜牧》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杜牧》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