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仁》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劉德仁》人物故事小傳
劉德仁(公元1122—1180年),號無憂子、滄州樂陵(今屬山東)人。金代道士。大道教創始者。
相傳他在21歲時,遇一老叟授以“玄妙道訣”,于是敷陳《老子道德經》要義,吸取部分儒、佛思想,設立戒條九則以勸世人,并以召神劾鬼之術為人治病,信從者日眾,自稱為“大道教”。其教旨以“見素抱樸,少思寡欲,虛心實腹,守氣養神”為主,不善煉丹飛升之事,主張“苦節危行”。在河北行教數十年。金大定初,世宗詔居京城天長觀,賜號為“東岳真人”。元代加封為“無憂普濟開微洞明真君。”其教傳至酈希誠,改名為“真大道教”,元末以后逐漸衰落。德仁所創“大道教”,與“全真道”、“太一道”鼎立而三,對道教發展,影響甚大。《宋學士文集》、武億《偃師金石記》等有劉德仁的傳記。
〔正 史〕
真大道教者,姓自金季①,道士劉德仁之所立也,其教以苦節②危行③為要,而不妄④取于人、不茍⑤侈⑥于己者也。
《元史·釋老傳》卷二二
〔注 釋〕
①季:末年。②節:氣節、節操。③危行:正直的行為。④妄:期望。⑤茍:希望。⑥侈:放縱,放肆。
〔相關史料〕
我祖師東岳真人劉德仁君,生居滄州①樂陵縣之北界,首以愛敬家母,清靜處身,由正念之克②存,感圣師之臨御③,復駕青犢④,來抵其家,授以宗乘,傳以經筆,俾⑤興大道正教,以度末世黎民,其教見素抱樸,少思寡欲,虛心實腹,守氣養神,及乎德盛功成,濟生度死⑥,以無為保全性命;以無相驅役鬼神,行教三十八年,住世五十九載,以法傳付二祖大通真人陳君(諱師正)。二祖既掌天權,弘宣祖道,度人罔極⑦,設化無方,闡教一十五年,法壽莫得而識,以法傳付三祖純陽真人張君。……
杜成寬《洛京緱山改建先天宮記》
劉真人德仁,滄州樂陵人,始生有光照室。及長,讀書通大意。會宋靖康之亂⑧,徙居鹽山太平鄉,一日晨起,有老叟乘犢車相過,摭⑨《道德紀》要言授之,曰:“善識之,可以修身,可以化人。”仍投筆一枝而去,自是玄學⑩頓進,從游者眾,真人乃取所授書,敷(11)繹其義以示人。一曰視物猶己,勿萌殘害兇嗔(12)之心。二曰忠于君,孝于親,誠于人,辭無綺語(13),口無惡聲。三曰除邪淫,守清靜。四曰遠勢力,安賤貧,力耕而食,量入為用。五曰毋事博奕(14),毋習盜竊。六曰毋飲酒茹葷,衣食取足,毋為驕盈。七曰虛心而弱志,和光而同塵。八曰毋恃強梁,謙尊而光。九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15),學者宜世守之,金大定初,詔居京城天長觀,賜號東岳真人,傳其道者幾編國中,且善于劾召之術,趙氏為狐所崇,真人劾之,里中塋北自焚,狐數百鳴嘯赴火死,人尤神之。然其養母如禮,及亡,喪祭一遵世教,無愆(16)度者。史官曰,道喪千載,諸子之言人人殊,德仁在宋金之間,仿佛老子遺意以化人,人亦多從之者。蓋其清靜寡欲,謙卑自守,力作而食,無求于人,實與天理合也,天理人心所同,固足以感召歟。
《宋學士文集·書劉真人事》卷五五
我祖師東岳先生,劉公無尤,得法上圣,以大道名,于今八葉(17)矣。其教以無為清靜為宗,真常慈儉為寶,其戒則不色、不欲、不殺、不飲酒,不茹葷,以仁為心,恤(18)困苦,去紛爭,無私邪,守本分,不務化緣,日用衣食,自力耕桑贍足之。有疾者符藥針艾(19)之事悉無所用,惟默禱虛空以至獲愈,復能為人除邪治病,平日恬淡,無他技,彼舍飛升化煉之術,長生久視之事,則曰吾不得而知,惟以一瓣香朝夕懇禮天地,故遠近之民,愿為弟子,隨方立觀者不少焉。
《大道延祥觀碑》
真大道祖師無尤子之闡教門也,衣取蔽形,不尚華美,目不貪于色也,祈禱不假鐘鼓之音,耳不貪于聲也,飲食絕棄五葷,口不貪于味也,治生以耕耘蠶織為業,四體不貪安逸也,纖毫不乞于人,情不貪嗜欲也。夫如是清靜其心,燕處超然,默契太上眾妙之理,其真大道教門也哉。師姓劉氏,諱德仁,滄州樂陵人。生汴宋宣和四年(20)春正月十有八日,夙(21)喪其父,不喜與兒輩嬉戲,見螻蟻避而不覆。有金皇統(22)二年冬十一月,既望遲明,似夢而非,有老人須眉皓白,乘青犢車至,授玄妙道訣而別,不知所之,繇(23)是鄉人疾病者遠近來請治,符藥針艾弗用,效如影響焉。示門徒誡法,其目有九,俱造次不忘。乃大定七年,賜東岳真人之號。二十年仲春既望,瞻拜太虛,安然而逝。
田璞《重修隆陽宮碑》
[注 釋]
①滄州:治所在今河北清池縣。②克:勝任、能夠。③御:控制、統治。④犢:小牛。⑤俾:使。⑥濟生度死:幫助、扶助活著的人,超度死去的人。⑦罔極:沒有盡頭。⑧靖康之亂:金滅北宋的歷史事件。公元1127年,金兵攻占開封,掠徽、欽上宗及嬪妃、宗室等3000多人并無數金銀寶物押往金國,其事發生在靖康年間,故名。⑨摭:拾取,挑選。⑩玄學:魏、晉時期揉合儒、道兩家的新的唯心主義思想。以道家的《老子》、《莊子》及儒家的《周易》為經典。形成之初,沖破了西漢經學對人們思想的束縛,對當時的思想解放起過一定作用。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等。(11)敷:鋪敘、鋪陳、陳述。(12)嗔:生氣。(13)綺語:指文辭美麗細膩。(14)博奕:盛大或盛美的樣子。(15)殆:疑、疑惑。(16)愆:違背,違反。(17)葉:世代,代。(18)恤:救濟、周濟。(19)針艾:治理。(20)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21)夙:早。(22)皇統:金熙宗完顏亶年號(公元1141—1149年)。皇統二年,鄧公元1142年。(23)繇:通“由”,自、從。
上一篇:《元結》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元結》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劉據》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劉據》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