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堅
隋朝皇帝,著名政治謀略家。北國大定元年,楊堅迫使周靜帝讓出帝位,自立為帝,取代了北周王朝,改國號為隋,年號開皇,建都長安。隋文帝即位后,積極果斷地實行一系列社會改革,在短短的八、九年間,基本上澄清了北方的混亂局面,緩和了社會矛盾,加強了統治實力。開皇八年,他統率水陸軍51萬8千人,大舉伐陳,攻下金陵,順利完成南北統一大業。隋的統一對我國歷史極具深遠的影響。清代學者王夫之認為:庸帝國的昌盛繁榮,在一定程度上是隋朝統一帶來的余惠。隋文帝之所以能在短期內完成統一業績,之后又能盡快使隋朝社會經濟得到發展,主要是由于他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首先,進行了政治制度的改革和整頓。改革職官制度,中央創立三省六部制,強化了中央集權,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隋文帝十分重視吏治,獎勵良吏,嚴懲不法官吏。除了政治制度的改革之外,還對兵制和刑律進行改革,廢除酷刑。大定三年(583)制成《開皇律》,以“以輕代重,化死為生”為根本。實行考試的辦法選拔人材擔當官吏,為后來科舉制奠定了基礎。其次是經濟制度的整頓和改革。頒布詔令繼續推行北魏以來的均田制,對賦稅制度實行“輕徭薄賦”。這些制度的推行使墾田的面積擴大,賦役相對減輕,大大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統一錢幣,統一度量衡,為工商業的發展提供條件。對境內各少數民族采取較為正確的民族政策,鼓勵并大力獎賞臣下,對少數民族用安撫政策。由于上述改革,少數民族的歸化,國內的安定,使社會經濟有較大的發展,物資財富大量積余,耕地面積擴大,人口增長,社會出現了一派繁榮景象。
上一篇:李斯
下一篇:楊守文經營管理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