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拙為進
一種處世謀略方法。語源于明代隱士洪應明的《萊根譚》一書。洪氏曰:“文以拙進,道以拙成,一拙字有無限意味。如桃源犬吠,桑間雞嗚,何等淳龐。至于寒潭之月,古木之鴉,工巧中便覺有衰颯氣象矣。”意即:不論作學問或寫文章都要用最笨的方法才有進步,尤其是修養品德更必須一本樸實態度才有成就,可見“樸拙”二字含有無窮奧密。恰如陶淵明的《桃花園記》中所說的,“阡陌相通,雞犬相聞”,這該是一種多么淳樸之風。至于在清冷譚中所映出的月影,以及枯槁老樹上所落的烏鴉,表面看來真是詩情畫意,然而實際上卻顯示出虛幻衰敗的景象。焦氏《易林》中有“文巧舌敝,將返大質”,所謂“大質”就是反巧為拙,也就是說明物極必反之理。中國的傳統哲學是“巧者不堅,拙者永固”、“讀書之樂無巧門,不在聰明只在勤”。
上一篇:介紹性廣告計謀
下一篇:以迂為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