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
明朝民族英雄,軍事謀略人物。字志輔,號虛江,福建晉江人。父親位卑祿薄,家境貧寒。少時和母親相依為命,天賦聰穎,喜愛讀書,風度灑脫而又胸懷豁達,青年時代就語出不凡,“以豪杰自命”。嘉靖十四年,參加武舉會試,列榜第五名,升任為五千戶,被派往金門任職。上任的第二年,同安、金門地區遇上災年,出榜安民,穩定民心,深入鄉里,察看災情,分別對待。災民不用離家流徙,就可領到應得份額的救濟糧,有的還可以把所得的糧食合理安排,節余用來“資貿販,興藝作”,以求得自食其力,改變困境,使災情得以緩和,受災者受到普遍救助,表現出較高的經世才能。面對沿海倭寇盛行的嚴重局面,一再上書要求及早鏟除鍋患。因富有韜略,用兵以謀取勝,史稱“先計后戰,不貪近功”。從嘉靖三十三年(1554)的王江涇戰役,以及嘉靖四十二年(1563)的興化平海衛戰役可得到充分的證明。特別是每次在軍事行動之前,必須做周密的部署,而在戰斗結束之后,又要考慮善后決策。著有《劍經》、《兵法發微》、《鎮閩議稿》、《征剿古田事略》,以及《正氣堂集》、《洗海近事》。總結了多年抗倭斗爭的用兵韜略,值得后人研討和借鑒。
上一篇:側向思維修養
下一篇:信息成功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