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綏戰役(1948年9~11月)
1948年9至11月,人民解放軍華北軍區第2、第3兵團在察哈爾省及綏遠省對國民黨軍進行的一次進攻戰役。
為配合東北人民解放軍舉行遼沈戰役,牽制國民黨軍傅作義集團,使其不能增援東北,并解放綏遠廣大地區,中共中央軍委決定以華北軍區第2、第3兵團發起察綏戰役。
9月5日,第3兵團由易縣向山西代縣、朔縣(今山西朔州)地區開進。第2兵團為掩護第3兵團行動,向密云、通縣(今北京通州)、三河地區積極活動,以牽制國民黨軍10個師于北平(今北京)周圍,并調動了國民黨軍第16軍,暫編第3軍先是向北部山區進攻,至湯河口、寶山寺時,因懼怕被殲,又倉惶南撤,第2兵團第3縱隊當即出擊,殲其一部。
9月23日,第3兵團在晉綏軍區部隊配合下,由大同東西兩側向綏東進攻,相繼攻克隆盛莊、豐鎮、集寧(今內蒙古烏蘭察布)、涼城、和林格爾等地,逼近歸綏(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國民黨軍華北“剿總”總司令傅作義急調第35軍、暫編第4軍和新編騎兵第4師等部10個師由北平、張家口地區星夜馳援,30日進至集寧地區。華北野戰軍第3兵團以一部兵力牽制歸綏的國民黨軍,主力晝夜兼程返回天成地區,并以第8縱隊和北岳軍區部隊,集結于官村西南和隆盛莊地區,以阻擊西援的國民黨軍。第2兵團為配合第3兵團作戰,積極向北平以北、西北地區的國民黨軍發動攻勢,連續破襲宣化、懷來、南口一線鐵路,攻克八達嶺、沙城、趙川堡、崇禮等地,殲滅國民黨軍3個團。傅作義為確保張家口及平張沿線,被迫調西援的國民黨軍于10月5日向東返回張家口地區。
10月12日,第3兵團趁勢揮師轉戰綏西、綏北,至31日,先后收復和攻占了陶林、烏蘭花、武川、托克托、包頭等地。
察綏戰役,共殲滅國民黨軍2.1萬人,收復縣城15座,鉗制華北國民黨軍4個軍于平綏線,有力地配合了東北人民解放軍的作戰,并為爾后平津戰役的發起,解放全華北,創造了有利條件。
人民解放軍某部向察綏前進
荔北戰役中人民解放軍某部向國民黨軍射擊
上一篇:《察南綏東戰役(1948年~4月)》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川陜蘇區反“三路圍攻”(19年~6月)》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