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清永安突圍
永安城內,太平軍駐軍統帥楊秀清正在帥府中讀著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史記》中記載的西漢初年陳平智解白登之圍的故事,使楊秀清深受啟發。
當年,漢高祖被匈奴重兵所圍,現在自己是被清兵重圍。半年前,清朝的永安城被自己的部下羅大綱用“驚心戰”和聲東擊西之策智取。清廷派出欽差大臣賽尚阿和廣西提督向榮統兵圍困這座偏于一隅的小城,如果太平軍得不到兵源和糧草的補充,難免要被困死在孤城。所以楊秀清決定放棄永安,突圍北上。
要突圍北上談何容易?向榮大兵像鐵箍似的圍困著,一味硬拼蠻干,弄不好就要損傷義軍元氣,甚至全軍覆沒,弄好了,也是網破魚死,兩敗俱傷。所以要想出個萬全之策。他分析了清兵官僚之間的矛盾和“文官愛錢,武將怕死”的本質,決定借鑒陳平智解白登之圍的計謀,就派了一個小頭目,攜帶白銀潛入敵營,依計行事。
那太平軍小頭目來到敵營徑直找到了向榮的親信幕僚,向他獻上白銀,并陳說利害,說:“兩軍交戰,玉石俱焚,縱然義軍蒙受損失,但清兵也必定損兵折將,到時刀槍無眼,說不定向榮自身難保,就是師爺也難逃災禍。”那個老奸巨猾的幕僚當然明白此話的意思,再看到那白花花的銀兩,不由怦然心動,就去對向榮獻上一策道:“兵書上說:‘以兵圍城,當缺一隅’,因為困獸猶斗,其力無窮,當今之計,莫如空出一隙,令其遠赴他處,以便保存我部的實力。”
向榮像所有清朝的將領一樣,向來以保存實力、擁兵自重為宗旨。聽了幕僚的話,覺得頗有道理,于是,在城北留出了一條通道。
1852年4月5日,太平軍從永安突出重圍。
上一篇:楊璇石灰火馬陣
下一篇:楊秀清淤田殲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