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測字的傳說
據說,明朝末年當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快要打到北京的時候,崇禎皇帝心急如焚,坐立不安。他明明知道明朝大勢已去,可是為了能找到一點精神上的安慰,他就換上了便衣,悄悄出宮,去找測字先生拆字算命,卜問吉兇。
他來到一個測字先生的旁邊,要求測字。事有湊巧,這個測字先生正是曾經被他撤職的一個小官。皇帝已經記不清那么多的官員,官員卻認得皇帝。盡管崇禎皇帝當時身著青衣小帽,測字先生一眼就把他認出來了。測字先生暗想:“你過去耍盡了做皇帝的威風,現在走投無路,也來找我測字了。先讓我好好地開你幾個玩笑。”
于是就裝作很客氣地說:“先生光顧在下的攤子,是要測字么?”
崇禎皇帝回答:“是的。”
測字先生問:“先生所問何事?”
崇禎皇帝回答:“想問國家大事。”
測字先生笑著說:“先生關心國家大事,難得難得!請在這個盒子里隨便揀個字吧!”
崇禎皇帝有點心虛。他想:“如果隨手揀一個字,萬一拆出來不吉利,怎么辦?不如先口報一個字,如果拆出來不吉利的話,還可以否認,再報一個。”
于是就問測字先生:“可以口報么?”
測字先生想了一下,說:“可以可以。”
崇禎皇帝就說:“‘友’字。”
測字先生在粉板上寫了一個“友”字,沉思了一會兒,驚慌失措地說:“不好了!不好了!”
崇禎皇帝忙問:“請問何事不好?”
測字先生就說:“從這個字來看,是造反的人要出頭了。你看,‘反’字頭上‘捺’一筆拉長一點,左邊那一‘撇’再升高一點,不就是‘友’字了么!”
崇禎皇帝連忙改口說:“我說的不是朋友之‘友’,乃是‘有’字。”
測字先生說:“哦!原來如此,不好,還是不好!從這個字來看,是說大明的江山已經去了一半。你看,‘大’字少寫一捺,‘明’字去掉半邊,不就是‘有’字了么!”
崇禎皇帝連忙又改口說:“我說的不是有無之‘有’,乃是‘酉’字。”
測字先生沉思了一會兒,假裝大吃一驚,趕緊擺手說:“這個字我不敢測。”
崇禎皇帝只好硬著頭皮說:“要問吉兇,自無避諱,但說無妨。”
測字先生壓低了嗓音說:“請看‘尊’字,中間不是有個‘酉’字么。先生測這個‘酉’字,乃是至尊無頭又無腳也!”
崇禎皇帝倒吸了一口冷氣,強裝分辯說:“我不是說申酉戌亥的‘酉’字,乃是‘小大由之’的‘由’字。”
測字先生當即反問:“先生,今年是什么年?”
崇禎皇帝就說:“今年是甲申年,誰人不知?”
測字先生搖頭晃腦地說:“先生既然知道今年是甲申年,又出這個‘由’字,太巧了,太巧了。請看,這‘甲’字顛倒過來不正是個‘由’字么!你要問國家大事,恐怕是要天翻地覆了。”
崇禎皇帝既然已經明說了是“小大由之”的“由“字,自然無法改口。只好嘆了口氣說:“算了,算了!現在不問國家大事了,只想問問自己的前程,如果天下大亂了,我該怎么辦?”
測字先生說:“仍請口報一個字。”
崇禎皇帝一抬頭,正好看到對面一戶人家的花園門口有“曲徑通幽”四個字,就隨口報了一個“幽”字。
測字先生猶豫了半天,長嘆一聲說:“恕我直言,這個‘幽’字是‘山’字再加上兩股‘絲’。若遇天下大亂,那就只好把這兩股絲擰成一根繩子,到山上吊死算了。”
果然不出測字先生所料,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打進北京城之后,崇禎皇帝逃不出去,真的就吊死在了煤山,就是現在的景山上。
上一篇:小迷糊馬玉聰
下一篇:崔護題詩娶得意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