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勝趙括
戰國時期軍事謀略個案。秦是戰國最強的的諸侯國。到公元前307年時,趙國僅次于秦國,于是秦國把進攻矛頭指向趙國。公元前260年初,秦出兵攻趙,兩軍在長平遭遇。秦采取阻止合縱抗秦政策,使趙國陷于孤立。然后對趙展開攻勢。趙將廉頗推行防御戰,憑險固守,使秦軍屢攻不克,不能達到速決的目的。趙王卻錯誤地認為廉頗堅壁不出是膽怯的表現,要他轉取攻勢,廉頗未聽。秦國為促使趙王撤換廉頗,采用離間手段,由只知紙上談兵的趙括取代廉頗,以實現其擊敗秦軍,占據上堯的意圖。趙括上任后,更換部隊將領,改變軍中制度,弄得官兵人心渙散,又改變廉頗的防御部署,積極作進攻準備。秦王得知后,便增加兵力,調任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白起針對趙括沒有作戰經驗,魯莽輕敵的特點,采取了后退誘敵、包圍殲滅的作戰方針。公元前260年8月,趙括率軍對秦軍大規模出擊,秦軍的誘敵部隊佯為敗退。趙括不察虛實,揮師追擊。秦軍兩翼的奇兵二萬五千人,插到趙軍出擊部隊的后方,搶占西壁驛,截斷了出擊的趙軍與營壘的聯系,構成包圍圈。秦軍的五千騎兵插到趙軍的營壘之間,分趙軍為二,趙軍轉為防御。此時趙軍斷糧46天,內部暗相殺食。趙括組織四支突圍部隊輪番沖擊,未獲成功。在絕望之余,親率部隊強行突圍,結果被秦軍射死。趙軍因無主將指揮,全部投降,白起坑殺趙降卒40萬,秦軍也傷亡過半。
白起所以能取得全殲趙軍的勝利,在于他能利用趙王急于求戰和趙括指揮無能弱點,因勢利導,佯為敗退,誘趙軍于預定地區,運用迂回、包圍、分割和不斷襲擊等手段,陷趙軍于四面被圍的不利境地。繼而又采取久困長圍,待其饑疲而后殲之的作戰方針,鞏固包圍圈,斷敵糧道,等趙軍到了“軍無糧食”、突圍無望的時候,迫使趙軍不是投降就是被殲滅,故能取得全殲趙軍的勝利。
上一篇:田簡解難
下一篇:百戰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