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
元朝的奠基者之一,政治謀略家。字晉卿,生于燕京(今北京)契丹族,為遼東丹王突厥的八世孫。自幼勤學,博覽群書,兼通天文、地理、律歷、術數和佛、道、醫卜之說,尤精于揚雄的《太玄》。擅長著述,下筆為文,一揮而就。曾為金世宗任為中都左右司員外郎。成吉思汗于1218年滅金國中都燕京時,訪求得耶律楚材,隨軍征戰,掌管文書機要。成吉思漢十五年(1220)獻上自己撰修的《庚午元歷》,取代蒙古原先沿用的金國《大明歷》。兩次西弛從征近7年,克西夏后,獨具慧眼,見識遠大,專門收集遺書與大黃等藥材。不久,軍中流行疾疫,用大黃配藥醫治,救治將士多達萬人。1227年,整肅燕京,處斬罪大惡極的權貴子弟十余人,使貪暴之風稍稍收斂。兩年后,抓住有利時機,以政治家的果決,按成吉思汗遺囑,擁立窩闊臺繼承汗位,避免了兄弟內訌。又參照中原禮教精心代擬尊君抑臣的朝儀,反復整頓,恩威并用,使蒙古朝遷禮制逐步健全,君權大大提高。為國家長治久安,代為定國策,立制度,取締濫殺,實行赦免,又將當務之急的十八件政事頒布天下,令官民遵照執行,實際是采摭中原先進制度,列為蒙古國策。窩闊臺三年(1231)出任中書令,為百官之長。寬宏大度,不計私仇,執法不帶感情色彩。以伐滅金國為戰略大局,革除肆殺俘降軍民心積弊,救活民眾甚多,且破除中原人民對蒙軍的畏懼、仇視心理,為其順利進軍掃除障礙。次年與南宋簽約夾擊金國,攻汴京城破,力諫窩闊臺廢除屠城之法,保全147萬城民性命。又下詔赦免逃亡舊罪,廢棄殺降之法,使西部秦、鞏等二十余州接連請降,不戰自滅,可謂善戰者以攻心為上。按照“以佛治心,以儒治國”的方針,倡興文教,崇奉儒術,招收禮樂人才,學習經義理學,還建立編修所、經籍所,發展文化教育事業,并經過校試,一舉得士子四千余人,其中四分之一是被免奴隸身分的儒者。還羅致儒、釋、道、醫、卜等人才,終使“武功”極盛的蒙古統治者,又逐步收到“文治”的效果。儒家學派為權勢者規劃了一整套統治術,已成為封建統治王朝的國魂。耶律楚材為蒙古貴族奪取了儒學這面思想旗幟,為蒙古人的政治思想統治奠定了基礎,對漢人的心理和輿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這對于日后蒙、宋戰爭的勝利,完善元朝國家機器,尤其對于一向疏于文教的蒙古族歷史的發展,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耶律楚材不僅是卓越的政治謀略家,而且是杰出的理財家,在經濟活動中也同政治、軍事活動一樣,處處體現高人一籌的謀略思想。他制定并試行按戶、地、丁三者并行科稅的制度,編制、核檢全國戶口,禁止貴族匿占民戶。還著手制訂了手工業、商業和借貸等項制度,統一度量衡、確立錢鈔通行之法,定均輸之制。又陳奏時力十策:信賞罰;正名分;統俸祿;官(作用)功臣;考殿最(考查官吏優劣);均科差(調整賦役);選工匠;務農桑;定土貢;制漕(水)運。耶律楚材歷任成吉思汗、拖雷和窩闊臺汗三朝,為相長達30余年,于乃馬真后三年(1244)病逝。他一生對蒙古立足中原有杰出貢獻,為締造中華民族建立了不朽業績。
上一篇:耶律德光
下一篇:自主需求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