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三世生平簡介,伊凡三世歷史評價,伊凡三世怎么死的?
伊凡三世(1440—1505),父名瓦西里耶維奇,俄國歷史上有名的君主。在他統治時期基本上實現了俄羅斯國家的統一,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國家制度,徹底擺脫了蒙古人的枷鎖,使莫斯科一躍而成為歐洲的封建大國。
伊凡生于1440年1月22日。他是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頓斯科伊的曾孫,失明大公瓦西里二世之長子。自幼聰穎狡黠,嫻于機謀。10歲起便輔佐失明的父親進行統治,因而編年史上從1450年經常稱他為“大公”,實際上他繼位于1462年,史稱伊凡三世。
伊凡三世即位之際,莫斯科大公國已經強盛。它經過一個半世紀的努力,吞并了周圍一些公國和封建領地,領土大為擴展,邊境北起白湖一線,南抵奧卡河畔的卡盧加城,東迄下諾夫哥羅德,西至大諾夫哥羅德。版圖廣闊,人口眾多,實力雄厚。1380年的庫里科沃戰役之后,蒙古的勢力雖然又卷土重來,恢復了對莫斯科公國的統治,但它已成強弩之末,要阻止莫斯科勢力的發展已經無能為力了。伊凡三世是在這樣的一個歷史條件下,進行其政治活動的。
在伊凡三世統治時期,為莫斯科公國完成的第一件歷史性的業績,就是基本上實現了俄羅斯國家的統一。
早在德米特里·頓斯科伊統治時期,雅羅斯拉夫里公國和羅斯托夫公國就臣服于莫斯科。隨著莫斯科勢力的擴大,它們的領地完全處于莫斯科公國的包圍之中。伊凡三世即位的第二年,便派遣總督進入雅羅斯拉夫里公國。1471年該國王公逝世,全部領土正式并入莫斯科的版圖。羅斯托夫公國早就半壁河山歸莫斯科,1474年剩余的部分又為伊凡三世所并。這兩個公國的滅亡,為伊凡三世向西北擴張鋪平了道路。
莫斯科公國兼并諾夫哥羅德封建共和國,是它發展的歷史上具有決定意義的步驟。諾夫哥羅德共和國,土地廣袤,物產豐饒,水路交通便利,內外貿易發達。它雄踞西北一隅,具有很大的獨立性。1456年,瓦西里二世曾經打敗過諾夫哥羅德,迫使它簽訂了雅熱耳比齊和約,諾夫哥羅德喪失了立法權和外交方面的獨立性。但是,諾夫哥羅德仍保持為一個封建共和國。諾夫哥羅德一些大貴族對莫斯科極為不滿,千方百計要擺脫莫斯科而獨立。1470年,伊凡三世接見諾夫哥羅德新任大主教費奧菲爾時,把諾夫哥羅德稱為“朕的世襲領地”。這個稱呼在諾夫哥羅德大貴族中引起軒然大波。有的大貴族在議會里公然叫喊:“我們不愿擁戴莫斯科大公,也不愿被稱為他的‘世襲領地’……我們愿意擁立立陶宛大公和波蘭國王卡西米爾。”1470年末,立陶宛一位王公來到諾夫哥羅德,與大貴族密謀反對莫斯科。1471年春,諾夫哥羅德遣使波蘭,要求波蘭國王為諾夫哥羅德派一位公爵;同時還要求波蘭總主教批準諾夫哥羅德新任大主教,并擬定了雙方締結條約草案。波蘭國王則承諾在莫斯科進攻時派兵支援諾夫哥羅德。
1471年5月,伊凡三世在莫斯科召開了準備進攻諾夫哥羅德的會議,號召與會的王公、貴族、主教和將領們瓜分這塊“肥美贓物”。伊凡三世出動三支大軍,7月14日在舍朗河一役徹底擊敗諾夫哥羅德。雙方締結了克羅斯坦條約,重申了雅熱耳比齊條約的全部條款,并要諾夫哥羅德保證“不用任何奸計”勾結立陶宛,“真誠而嚴格地擁護”大公的統治。1475年,伊凡三世挑動和利用諾夫哥羅德下層市民反對上層貴族的斗爭,派兵進駐諾夫哥羅德,逮捕和處決了貴族中的反對派,沒收其土地,其中一部分大貴族被遷往莫斯科及其附近地區。1478年,伊凡三世消滅了這個封建共和國。它的領土全部并入莫斯科,城市議會(維切)被解放,象征諾夫哥羅德獨立的市議會大鐘被卸運莫斯科。
莫斯科的勁敵諾夫哥羅德被消滅以后,其他公國就不難制服了。特維爾公國雖然早就臣服于莫斯科,但是它仍然作為一個獨立的公國而存在,它的王公經常勾結立陶宛,對抗莫斯科。伊凡三世在1483和1485年兩次出兵特維爾。特維爾公爵逃到立陶宛,一些大貴族降服莫斯科。伊凡三世把特維爾交給他的兒子統治。馬克思說:“特維爾一與莫斯科公國合并,伊凡就以嚇人的精力推行他籌劃已久的計劃。其他的王公幾乎毫無抵抗就被貶黜為單純的地方長官。”①
普斯科夫和里亞贊公國雖然形式上保持獨立,但不久就屈服于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的淫威之下。這樣一來,分裂了300多年的羅斯公國,基本上統一在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的麾下。
在伊凡三世統治時期,莫斯科大公國徹底擺脫了200多年來蒙古人的統治。十五世紀后半期,金帳汗國已經分裂為好幾個獨立的汗國,大帳汗國為最主要的一個汗國。所有這些汗國互相征戰,彼此攻伐,力量大為削弱。當時莫斯科處于大帳汗阿合馬的統治下,伊凡三世仍向大帳汗納貢,只是數量微薄,宛如饋禮。后來完全停止進貢,并利用各汗國之間的矛盾,從中漁利。1472年,阿合馬進攻莫斯科。伊凡三世陳兵奧卡河畔,扼守渡口,等待敵軍的進攻。阿合馬無可奈何,只在劫掠阿列克辛城之后悻悻而歸。
1480年夏,莫斯科公國遭遇內憂外患。1479—1480年立沃尼亞軍隊進犯普斯科夫地區,伊凡的弟兄們掀起反對他的叛亂,諾夫哥羅德的大封建主也密謀投靠波蘭。阿合馬汗趁機聯合波蘭國王兼立陶宛大公卡西米爾四世,再次發動對莫斯科的進攻。伊凡三世仍設防在奧卡河上。大帳汗阿合馬的軍隊沿奧卡河向上游移動。莫斯科軍隊又在烏格拉河設防堵截。當阿合馬軍隊逼近烏格拉河即將交鋒的關鍵時刻,伊凡三世丟棄20萬大軍,臨陣逃脫。在遭到各方斥責后,伊凡不得不重返前線,但他情緒悲觀,致使俄軍全面潰敗。伊凡三世惶惶不安,要求與阿合馬談判。正在這時,形勢發生劇變。克里米亞汗進攻波蘭南部,卡西米爾四世無暇他顧。阿合馬汗在烏格拉河上久候援兵,自夏至冬,始終未到。阿合馬人困馬乏,糧草殆盡,又得到克里米亞汗襲擊首都的消息,因而不得不撤兵。當他率軍至伏爾加河下游時,為居住于此的諾蓋人所殺,于是伊凡三世轉敗為勝,揀到一個擺脫蒙古統治爭得民族獨立的果實。
在伊凡三世統治時期加強了中央集權的國家機關。他實行了行政機構的改革。原來由王公近臣組成的“領主杜馬”(貴族會議)具有臨時的性質,沒有常設機構。伊凡三世把領主杜馬變為大公直屬的常設最高權力機關。其成員是由大公推薦,多由顯赫的大貴族和宮廷高官組成,具有決定國家重大事務的權力。十五世紀末,從領主杜馬中逐漸分化出專門的管理機構——“政廳”。它是十六世紀各種衙門的萌芽。政廳的實權掌握在效忠于大公的中小貴族手里。有的大公繞過領主杜馬,直接控制政廳。中小貴族成為大公政權的真正支柱。
伊凡三世推行了軍事制度的改革。實行“軍功領地制”,以服軍役為條件分封土地,歸其終身占有。伊凡三世在兼并諾夫哥羅德之后,將沒收的世襲領地全部分給領主侍衛和宮廷仆從。這樣,大公就建立起一支由自己直接控制的國家常備軍。軍事技術和作戰裝備也有改善,軍隊中出現了炮兵隊。戰爭時,國家常備軍、領主的家兵和地方民軍同時出征,增強了大公的軍事實力。
伊凡三世還實行了財政改革。他取消了大封建主的征稅特權,設立了專門的國家稅務機關。為了征稅,對服勞役的居民定期登記。為了增加國庫收入,對制蜜、釀酒等手工業部門,實行國家壟斷。為了鞏固政權,又實行統一貨幣,鑄幣權為大公所專有,任何人不得擅權私造。
伊凡三世為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在全國修筑道路,設立驛站,驛站之間的距離一般在20~30俄里。國內道路縱橫,四通八達,由莫斯科驅車到諾夫哥羅德只需三天的旅程。
伊凡三世在位時期,大興土木,在克里姆林宮內出現了富麗堂皇的建筑群。1478年,由意大利建筑師亞里斯多德·菲奧拉凡蒂設計的圣母升天大教堂建成;1484~1490年又建成了由普斯科夫建筑師設計的報喜節大教堂;從1487年起伊凡三世開始為自己建造大皇宮;以后又建成多棱宮(宮墻由多棱白石砌成)。大公經常在多棱宮舉行慶典或接見外國貴賓。伊凡三世擴建了德米特里·頓斯科伊時代的克里姆林宮城墻,并增建塔樓。這些宏偉的建筑物保存至今。
莫斯科在基本上統一了大俄羅斯的土地之后,伊凡三世便施展其全部外交和軍事才能,開始與立陶宛爭奪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為此1487—1494年在兩國邊境上還爆發了戰爭。伊凡三世憑借優勢兵力,吞并了立陶宛靠近邊境的一些城市和地區。在莫斯科的強大壓力下,立陶宛不得不投降,并于1494年簽訂了條約,把維亞茲馬公國和奧卡河上游地區割讓給莫斯科。十六世紀初,伊凡三世又通過戰爭奪取了立陶宛德斯納河流域的領土。立陶宛大公的勢力被莫斯科擠壓到東歐平原西北一隅。
伊凡三世最大的野心是企圖占領波羅的海沿岸的土地,他是莫斯科君主爭奪波羅的海出海口的第一人。1481年伊凡三世出兵立沃尼亞,占領菲林(維林揚季)和帖爾維騰兩城。立沃尼亞騎士團被迫締結和約。1492年,伊凡三世又在納爾瓦城的對面建筑一個石頭城堡——伊凡格勒,它標志著莫斯科的勢力已經進抵波羅的海的沿岸。
伊凡三世向東擴張也頗為得手。繼1472年占領“大彼爾姆”之后,1483年派出以費多爾·庫爾布斯基為首的遠征隊,越過烏拉爾山抵達托博爾河、額爾齊斯河和鄂畢河流域,迫使當地居民稱臣納貢。1489年,莫斯科軍又占領維雅特斯克地區的主要城市赫雷諾夫(維雅特庫)。伊凡三世的向東擴張為后來沙皇俄國鯨吞亞洲土地開拓了道路。
在伊凡三世統治時期,莫斯科公國才真正登上國際政治舞臺。它在東歐突然崛起,使“驚惶的歐洲”“目瞪口呆”。一些國家爭相與莫斯科建立關系。羅馬教皇也為擴大在東方的影響,決定將拜占廷帝國的亡國之君、最后一個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婭嫁給伊凡三世。伊凡三世耍了個陰謀,佯裝宣誓叛教,將公主騙來,隨后又命莫斯科都主教“豁免”他的罪過,完全拒絕了羅馬教皇的一切政治條件。德皇腓特烈三世曾建議伊凡改稱“國王”,而伊凡則寧愿稱自己為“全羅斯大公”、“沙皇”(“凱撒”)、“專制君主”。自從與拜占廷公主結婚后,伊凡認為自己是拜占廷事業的合法繼承者,是東正教世界的真正首腦。每逢舉行隆重儀式,他總是身著象征皇權的披肩,頭戴拜占廷皇帝遺留下來的皇冠(實際是個贗品)高坐在玉石寶座上,以顯示至高無上的權威。為表示稱霸世界的野心,伊凡三世把先是古羅馬、繼而是拜占廷帝國的雙頭鷹國徽作為自己國家的國徽,其用意十分明顯。
1505年10月27日,伊凡三世病逝,享年65歲。伊凡三世的一生,沙場宮廷,縱橫捭闔。他不僅是俄羅斯中央集權國家的奠基者,同時也是沙皇俄國對外擴張的鼻祖。
本文由謀略學網整理發布,若轉載本篇文章,請保留本文出處與鏈接。
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mouluexue.com/renwuzhi/2020051732.html
上一篇:伊麗莎白一世生平簡介,伊麗莎白一世歷史評價,伊麗莎白一世怎么死的?
下一篇:伊凡四世生平簡介,伊凡四世歷史評價,伊凡四世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