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簡文帝夫人鄭阿春》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晉簡文帝夫人鄭阿春》人物故事小傳
鄭阿春(公元?—326年),河南滎陽人,出身世家大族。鄭阿春先嫁給渤海田氏,生一子而寡,晉元帝為相時,鄭阿春被其看中,公元317年被納為瑯琊王夫人,十分得寵。生簡文帝等2子1女。
晉孝武帝時追尊鄭阿春為簡文太后。
〔正 史〕
簡文宣鄭太后諱阿春,河南滎陽①人也。世為冠族②。祖合,臨濟令。父愷,字祖元,安豐③太守。后少孤,無兄弟,唯姊妹四人,后最長。先適渤海田氏,生一男而寡,依于舅濮陽④吳氏。元帝為丞相,敬后⑤先崩,將納吳氏女為夫人。后及吳氏女并游后園,或見之,言于帝曰:“鄭氏女雖嫠,賢于吳氏遠矣。”建武元年⑥,納為瑯邪王夫人,甚有寵。后雖貴幸。而恒有憂色。帝問其故,對曰:“妾有妹,中者已適長沙王褒,余二妹未有所適,恐姊為人妾,無復求者。”帝因從容謂劉隗⑦曰:“鄭氏二妹,卿可為求佳對,使不失舊⑧。”隗舉其從子傭娶第三者,以小者適漢中⑨李氏,皆得舊門。帝召王褒為尚書郎,以悅后意。后生瑯邪悼王、簡文帝、尋陽公主,帝稱尊號,后雖為夫人,詔太子及東海、武陵王皆母事之。帝崩,后稱建平國夫人。
咸和元年⑩薨,簡文帝時為瑯邪王,制服重。有司以王出繼,宜降所生,國臣不能匡正,奏免國相諸葛頤。王上疏曰:“亡母生臨臣國,沒留國第,臣雖出后,亦無所厭,則私情得敘。昔敬后崩,孝王已出繼,亦還服重。此則明比,臣所憲草也。”明穆皇后不奪其志,乃徙瑯邪王為會稽王,追號后曰會稽太妃。及簡文帝即位,未及追尊。臨崩,封皇子道子為瑯邪王,領會稽國,奉太妃祀。
太元十九年(11),孝武帝下詔曰:“會稽太妃文母之德,微音有融,誕載圣明,光延于晉。先帝追尊圣善,朝議不一,道以疑屈。朕述尊先志,常惕于心。今仰奉遺旨,依《陽秋》(12)二漢孝懷皇帝故事,上太妃尊號曰簡文太后。于是立廟于太廟路西,陵曰嘉平。時群臣希旨,多謂鄭太后應配食于元帝者。帝以問太子前率徐邈,邈曰:“臣案《陽秋》之議,母以子貴。魯隱尊桓母,別考仲子之宮而不配食于惠廟。又平素之時,不伉儷于先帝,至于子孫,豈可為祖考立配?其尊崇盡禮,由于臣子,故得稱太后,陵廟備典。若乃襯葬配食,則義所不可。”從之。
《晉書》卷三二
〔注 釋〕
①滎陽:故城,即今河南滎陽。②冠族:指聲勢顯赫的豪門世族。③安豐:縣名,故城在今河南固始縣附近。④濮陽:郡名,故城在今河南濮陽縣附近。⑤敬后:指元帝皇后孟母。⑥建武元年:公元317年。建武是晉元帝的第一個年號。⑦劉隗:字大連,彭城人。元帝即位前曾任從事中郎、丞相司直等職,為元帝所信任。⑧不失舊:即不離世家大族之名位。⑨漢中:郡名,故城在今陜西安康縣。⑩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咸和為晉成帝采用的第一個年號。(11)太元十九年:公元394年。太元是晉孝武帝采用的第二個年號。(12)《陽秋》:即《春秋》。晉為避鄭阿春名諱,改春為陽。
上一篇:《晉孝武帝太后李陵容》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晉孝武帝太后李陵容》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曹彰》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曹彰》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