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彭》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
字君然,南陽棘陽(今河南新野縣)人。王莽時,為本縣縣長。漢兵起,攻拔棘陽,彭攜家屬出逃;前隊大夫甄阜怒,拘其母、妻,令立功贖罪。自是,彭率賓客戰斗甚力。更始元年(公元123年)正月,阜戰死,彭負傷逃至南陽。漢兵攻之數月,南陽城中糧盡,人相食,彭乃降,漢諸將請誅之,大司徒劉伯升(劉秀兄)曰:“彭,郡之大吏,執心堅守,是其節也。今舉大事,當表義士,不如封之,以勸其后。”更始帝即封彭為歸德侯,令屬伯升。
六月,更始殺伯升,彭遂為大司馬朱鮪校尉,從擊王莽楊州牧李圣,定淮陽城。鮪薦彭為淮陽都尉。及將軍徭偉反,彭引兵破之,遷潁川太守;因舂陵(在今湖北棗陽縣東)人劉茂起兵攻占潁川,而未能赴任,乃率數百人從河內太守韓歆(與彭同鄉)。及劉秀(光武帝)攻河內(今河南武陟縣),歆主張堅守,彭諫之,不聽,既而歆被迫降。劉秀知歆主堅守,怒,欲殺之,彭勸止之。遷刺奸大將軍,督察眾營,從秀平河北。
三年(公元25年)六月,秀即皇帝位,是為光武帝。彭拜廷尉,行大將軍事,自是一心事光武。
九月,彭與大司馬吳漢、大司空王梁等圍洛陽,因朱鮪堅守而不能下。光武以彭曾為鮪校尉,令往說之,彭欣然應命前往。及至,鮪在城上,彭在城下為陳成敗。鮪曰:“大司徒(光武兄劉伯升)被害時,鮪與其謀,又諫更始無遣蕭王(光武)北伐,誠自知罪深,不敢降。”彭還,告光武。光武曰:“舉大事者不忌小怨。鮪今若降,官爵可保。”彭復往告。鮪下繩索,曰;“必信,可乘此上。”彭即欲緣索而上。鮪見其誠,鮪面縛(兩手反綁于背)至河陽(今孟縣),降光武。
建武二年(公元26年)八月,吳漢攻南陽諸縣,所過多侵暴。破虜將軍鄧奉回新野探親,怒吳漢軍掠其鄉里,遂反,破吳漢軍,與諸反叛者合。十一月,彭為征南大將軍,率軍前往討之。鄧奉軍皆南陽精兵,彭連月不能克。三年(公元27年)三月,光武親征至葉(今葉縣),為奉軍所阻,不得前。彭擊破之,奉敗逃,彭等追至小長安(在南陽縣南),奉降。光武欲赦之,彭曰:奉背恩反逆,暴師經年,不知悔善,兵敗乃降,若不誅奉,無以懲惡。于是斬之。
時南郡(治所在今湖北江陵縣)人秦豐據黎丘(在今宜城縣北),自稱楚黎王,掠十二縣。彭奉命討之,及進軍,被阻數月不得進。彭乃夜集兵馬,宣令:“明旦西擊山都(在今湖北襄陽縣西北)。”又縱俘虜逃亡。俘虜歸告豐,豐即傾巢出動,以阻擊彭軍。而彭揮軍西向,渡漢水,大破豐部將張揚于阿頭山(在今襄陽縣西)。繼從川谷間伐木開道,直襲黎丘。豐聞之,大驚,馳歸救之。彭依山為營以待之,及豐至,擊之,豐敗走。秦豐相趙京以宜城降,與彭共圍豐于黎丘。此戰,彭表現出卓越之軍事指揮才能。以功封舞陰侯
彭謀伐蜀,先布告諸未下之地:降者奏封君長。于是江夏太守侯登、武陵太守王堂、蒼梧太守杜穆、交趾太守錫光等,相繼來附。
八年(公元32年)閏四月,彭引兵從光武攻天水,與吳漢圍割據者隗囂于西城(在今甘肅天水市西南)。及光武東歸,詔彭曰:“若下,便可將兵南擊蜀。”彭為能急下,遂以水灌西城,但食將盡,又敵救兵將至,乃引兵東歸。
次年正月,割據者公孫述以兵數萬下江關(在今四川奉節縣東),攻占夷道(在今湖北宜都縣西北)、夷陵,據荊門山、虎牙(在今宜昌市東南長江北岸,與荊門山相對),橫江起浮橋,結營山上,以拒官軍。彭數攻之,不利。光武遣吳漢援彭;又發荊州兵六萬余、戰馬五千匹,會師荊門。彭裝戰船數千,吳漢以多費糧谷,請罷之。光武詔曰:“大司馬(吳漢)習用步騎,不曉水戰,荊門之事,一由征南公(彭為征南大將軍)為重而已。”
十一年(公元35年)閏三月,彭募勇士攻蜀軍浮橋,許:先登者上賞。偏將軍魯奇應募,率勇士直沖浮橋,奮勇爭前,但為江中防御物所阻,乃以火把焚之,風怒火盛,橋樓崩燒。彭即率軍順風進擊,所向無前。蜀兵大亂,溺死者數千人。彭乘勢長驅入江關,令軍中無得虜掠。所過之處,百姓皆奉牛酒迎之;彭不受,并言:“興師遠伐,以討有罪,為人除害。”百姓皆大喜悅。益州牧,集軍政大權于一身。
七月,公孫述盡起成都兵,在廣漢、資中間,布署防線,以衛成都;又分兵二萬,由部將侯丹率領,拒于黃石(在今璧山縣、瀘縣之間)。彭多設疑兵,大破侯丹。繼日夜兼程,行二千里,占領武陽(在今彭山縣東),直指廣都(在今雙流縣東南),直逼成都。所至,蜀之兵民,無不奔散。述大驚,以杖擊地曰:“何其神也!”乃使刺客詐為亡奴降彭。十月,刺客乘夜殺彭。謚曰壯侯。
彭治軍嚴格,秋毫無犯。指揮有方,尤善奇襲。對東漢建立與鞏固,其功居多。
上一篇:《尉遲敬德》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
下一篇:《岳鐘琪》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