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布生平簡介,巴布歷史評價,巴布怎么死的?
巴布(Bab,1819—1850,賽義德·阿里·穆罕默德SayyidAliMohammad的稱號),伊朗巴布教創(chuàng)立者,1848—1852年伊朗巴布教徒起義的精神領袖。
1819年10月20日(一說1820年10月9日),賽義德·阿里·穆罕默德出生在伊朗設拉子城內一個棉布商人家里。成年以后,他獨自在班達布什爾經商5年。在前往伊斯蘭教什葉派的圣地卡爾巴拉和納賈夫(均在今伊拉克境內)朝覲時,他結識了謝伊克派的領袖賽義德·卡塞姆·拉什特,成為他的門徒。按照什葉派的傳說,伊斯蘭教第十二世伊馬姆馬赫迪已隱遁近一千年,他必將重返人間,消滅一切壓迫和不幸,重建公正平等的世界。謝伊克派宣揚的就是人們渴望已久的這位救世主即將降臨的思想。
1843年,賽義德·卡塞姆·拉什特去世,未預先指定繼承人。1844年5月23日,賽義德·阿里·穆罕默德在謝伊克派教徒的支持下自稱為“巴布”。在阿拉伯語中,巴布是“門戶”的意思,也就是說,救世主馬赫迪要通過他這個門戶把自己的意志傳達給人民。這一年,他集結了18名弟子,連他自己共19人,分派到各地傳教。到1847年,隨著教徒日漸眾多,賽義德·阿里·穆罕默德進一步自稱先知馬赫迪本人。
巴布教開始興起的十九世紀上半葉,正是伊朗開始遭到西方資本主義入侵的時期,俄、英、法等列強都極力要把伊朗變?yōu)樽约旱闹趁竦亍6韲ㄟ^兩次俄伊戰(zhàn)爭(1804—1813和1826—1828),不僅掠奪了大片土地和巨額賠款,而且在伊朗取得了許多政治和經濟特權:俄國商品輸入伊朗只繳納5%的關稅,而豁免一切關卡雜稅,俄國在伊朗有領事裁判權。繼法國在1808年與伊朗簽訂通商條約,獲得領事裁判權之后,英國又在1814年的英伊條約中規(guī)定,伊朗廢除同那些與英國敵對的歐洲國家締結的一切條約和聯盟。1841年,英國通過英伊商約也獲得了領事裁判權和對英國商品只征收5%關稅的特權。外國商品的大量傾銷,使伊朗的農民、手工業(yè)者和商人陷于破產。伊朗封建統(tǒng)治階級為了償付對俄戰(zhàn)爭賠款和購買進口奢侈品,加緊了對勞動人民的剝削。這一切都使人民的生活日益貧困。巴布教的教義正是反映了廣大人民對封建統(tǒng)治者的不滿和對平等幸福生活的渴望。
巴布宣傳的救世主降臨的思想,直接觸犯了伊朗封建勢力和伊斯蘭教統(tǒng)治集團的利益。1847年,伊朗政府把巴布和一些教徒逮捕入獄,起初監(jiān)禁在馬庫要塞,第二年轉移到契利克要塞。在獄中,巴布寫了一部稱為《默示錄》的書。在這部被巴布教徒奉為圣經的“新古蘭經”里,集中地闡述了巴布教的主要思想。巴布認為,人類社會的各個時代是依次更迭的,每一個時代都有它特殊的制度和法律。舊的制度和法律應隨舊時代的結束而廢除,而代之以新的制度和法律。但是它不能由普通人自己制定,必須由真主派下來的“先知”制定。先知給人們的指示就是代替舊圣經的新圣經。巴布宣稱他是受真主委托而降臨的先知,《默示錄》就是新圣經。巴布主張,摩西及其《舊約》,耶穌及其《福音》,穆罕默德及其《古蘭經》,都應讓位于巴布和他的《默示錄》,一切制度和法律也應按《默示錄》重新制定。巴布還認為,世俗官吏和高級阿訇不愿拋棄舊制度就是世界充滿不平及傾軋的原因。
巴布的《默示錄》宣揚建立平等正義的王國。人們在這個王國里將過著不受壓迫的幸福生活。他宣布,凡居住在巴布教圣地的人都必須信奉《默示錄》,否則就要被驅逐,財產將被沒收,并分給巴布教徒?!赌句洝芬环矫娣从沉藦V大農民對實現社會平等和消滅封建壓迫的要求,一方面又反映了商人的利益。巴布認為,經商是光榮的職業(yè)。他許諾在平等正義的王國里,將實現貿易自由。為此,他提出了一些符合商人利益的主張,如負債必須償還,嚴守商業(yè)通信秘密,用法律規(guī)定借貸利息,改良郵政,統(tǒng)一幣制,以及允許圣國的人民出外經商,等等。
1848年年中以前,巴布教徒的宣傳活動主要是爭取上層統(tǒng)治集團的同情和支持,而不是直接向群眾廣泛傳教。巴布天真地認為,只要感化統(tǒng)治者,使他們信奉新的宗教,自己的社會理想就可以實現。因此,他反對采用革命的手段。但統(tǒng)治者對他們的回答卻是禁止巴布教傳播,逮捕巴布教徒。統(tǒng)治者的鎮(zhèn)壓引起了巴布教徒的強烈不滿和反抗,促使某些人提出了更加激進的綱領。1848年夏,在著名的巴布教徒——農民出身的巴爾福魯什的阿訇穆罕默德·阿里和女傳道者庫拉圖蘭(意為“清沏的眼睛”)的率領下,大批巴布教徒來到巴達什特鎮(zhèn),舉行大規(guī)模的傳教活動。穆罕默德·阿里在會上提出了廢除封建特權,反對賦稅,廢除私有制,財產公有等主張。這時,巴布教徒對商人利益的關切降到了次要地位,而更多地反映了貧苦農民的呼聲。他們開始拋棄對統(tǒng)治者的道德感化手段,公開發(fā)出了起義的號召。
巴布教徒在巴達什特的傳教活動,吸引了周圍農村的農民。他們紛紛聚集到巴達什特來找傳教士。局勢的發(fā)展使官方大為震驚。伊朗國王立即下令軍隊把巴布教徒驅散,逮捕了庫拉圖蘭等人。但是,巴布教徒沒有屈服。逃出來的穆罕默德·阿里重新聚集弟子,到馬贊德蘭省的巴爾福魯什鎮(zhèn)(現在的巴波爾鎮(zhèn))繼續(xù)傳教。從此,巴爾福魯什成為巴布教徒活動的重要中心。
1848年9月,伊朗國王穆罕默德去世,統(tǒng)治集團內部因爭奪權勢而陷于混亂。在呼羅珊、伊斯法罕、基爾曼、設拉子和伊斯得等省市爆發(fā)了農民和城鎮(zhèn)居民的暴動。于是,聚集在巴爾福魯什的700名巴布教徒利用這一局勢,于10月間發(fā)動了武裝起義,占領了謝赫·塔巴爾西陵墓。起義隊伍迅速擴大到2,000人。他們在這里過著集體生活,廢除了財產私有制,把糧食等物資交歸公共倉庫,由專人負責保管和分配,大家一起吃大鍋飯。伊朗新國王納賽爾丁派軍進剿巴爾福魯什起義者。巴布教徒堅持奮戰(zhàn)到第二年夏天,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官軍采取欺騙手法,答應給放下武器的巴布教徒以自由,而當他們一走出堡壘,就被全部殺死。穆罕默德·阿里被俘后也遭殺害。1850年5月,巴布教徒又在贊詹發(fā)動起義,一度占據了半個贊詹城,堅持到年底。同年6月,在尼里士先后爆發(fā)了兩次起義,都遭官軍鎮(zhèn)壓。第二次尼里士起義是巴布教徒領導下的最后一次大規(guī)模的群眾斗爭。此后,巴布教徒雖在1852年春在伊朗一些地方發(fā)動過起義,但因失去群眾的廣泛支持,很快地便被地方當局鎮(zhèn)壓下去了。
起義期間,被囚禁的巴布同他的信徒們保持著聯系。他在獄中號召弟子們?yōu)榻ⅰ罢x的王國”而斗爭。伊朗各省甚至土耳其和印度的信徒都遠道到囚禁巴布的契利克要塞參拜。統(tǒng)治集團慌了手腳,首相密爾扎·塔吉汗上書國王,要求立即把巴布處死。他對國王說:只要巴布活一天,他的信徒的起義就一天不會停息。更糟糕的是,它還能變成全國范圍的人民革命,導致王朝的覆滅。伊朗國王接受了首相的建議。1850年7月9日,巴布從契利克要塞押解到大不里士的廣場上被當眾槍決。巴布被害時年僅31歲。
巴布教徒起義是一次反封建的農民起義。起義的基本群眾是廣大貧苦農民,也有手工業(yè)者和小商人參加。由于他們身受封建勢力的重重壓迫和剝削,巴布宣揚的平等正義的天國理想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盡管巴布教徒起義不可避免地帶著濃厚的宗教神秘色采,但是廣大勞動群眾在斗爭中實際上發(fā)展了巴布的原始教義,把它變成了反抗封建統(tǒng)治者而在客觀上也是反對外國侵略勢力的戰(zhàn)斗綱領。由于歷史條件的限制,巴布教徒起義沒有堅強的領導核心和嚴密的組織,而只能以失敗告終,但它打擊了伊朗封建勢力的統(tǒng)治基礎,為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掃清道路。
巴布不僅用波斯文,而且用阿拉伯文寫下許多著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默示錄》。巴布教徒認為這些著作都得自神授,因而把它們奉為巴布教的經典。
巴布死后,曾被信徒們尊奉為“最高的神靈”、“神圣的完人”以至“全能的真理”等。通用的稱號仍是巴布。他的遺體曾被巴布教徒秘密埋葬在伊朗達50年之久,到1909年才遷葬到巴勒斯坦的卡梅爾山附近的阿克灣岸邊(今以色列境內)。
巴布最著名的弟子是侯賽因·阿里(1817—1892),稱號是巴哈烏拉(意為“真主的榮耀”)。1863年,巴哈烏拉宣布自己是真主的使者。巴哈烏拉完全放棄了巴布的平等理想、斗爭精神,號召巴布教徒放下武器,服從統(tǒng)治者和教士。這樣,巴布教(又稱巴哈教)就從反抗封建壓迫的武器變?yōu)榫S護封建統(tǒng)治的工具。PID>=1
本文由謀略學網整理發(fā)布,若轉載本篇文章,請保留本文出處與鏈接。
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mouluexue.com/renwuzhi/2020051561.html
上一篇:巴布爾生平簡介,巴布爾歷史評價,巴布爾怎么死的?
下一篇:巴枯寧生平簡介,巴枯寧歷史評價,巴枯寧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