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帝劉盈
漢惠帝劉盈,高祖劉邦之子,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生于沛郡豐邑陽里(今江蘇省豐縣),母親為高祖呂后。出生時,父親為秦泗水亭長。
惠帝年幼時,父親只是小吏,家境并不豐裕。因此,他曾經常和母親、姐姐一齊到田間做活。其生活一直處于驚恐不安之中。因為他與父親經常分離,要為其家庭和自己擔驚受怕。例如在秦始皇末年,高祖私縱刑徒逃亡隱于芒、碭山澤間,惠帝與父親即一別數年。至公元前209年 (秦二世元年),高祖響應陳勝在沛起兵,父子雖重逢,但很快高祖轉戰南北,惠帝又只好與母親留在家鄉。以后,一直到漢王元年 (前206),楚漢戰爭爆發,劉邦經過沛郡,才派人去尋找他們。不巧的是,他們由于逃亡 (楚軍當時也在搜捕他們),沒被找到。后來萬幸,惠帝和姐姐在路上遇見父親,但祖父太公和母親卻已走散,被楚軍俘虜。惠帝姐弟雖與父同行,由于楚軍緊追,也險遭不測。他們曾被父親三次狠心地推下車去,以盡快逃跑。太仆夏侯嬰看了不忍,下車把他們抱了上來,并責備高祖說: 車子本來就跑不快,把兩個孩子扔了又能起多大作用? 劉邦非常惱怒,但總算還有些父子之情,惠帝姐弟是幸免于難。以后,惠帝被送到漢的大后方關中,才最終擺脫了那種驚恐不安的生活。
惠帝來到關中后,漢王二年 (前205) 被立為王太子。住在櫟陽 (今陜西臨潼),名為留守,實則由丞相蕭何照看。漢王五年 (前202),劉邦打敗項羽稱皇帝,惠帝即被改立為皇太子。時年僅9歲。
惠帝被立為太子后,其皇位繼承曾幾經波折。因為高祖到晚年不喜歡惠帝,認為他“為人仁弱”,不象自己,而寵姬戚夫人所生趙王如意與己頗似,想改立如意為太子。在戚夫人的日夜哭求下,漢高祖十年(前197)高祖即廷議改立如意為太子。遭到很多大臣反對,御史大夫周昌甚至強烈諫爭說: “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 (周昌口吃之語)知其不可。陛下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但高祖也只是暫罷此議而已。這使得呂后非常驚慌,卻一籌莫展,有人獻策說: 留侯張良智謀多端,還是請他出出主意。呂后于是就請張良謀劃。張良認為高祖很尊重 “四皓”,多次想請都請不來,如果能請他們來為太子輔佐,那么問題也就可以解決。呂后照計施行,請來四皓,他們四人果然為輔佐太子起了很大作用。第二年,淮南王英布謀反,他們設計使高祖改變了由惠帝帶兵平叛的打算。到漢高祖十二年(前195),最終使惠帝保住了太子身份。這一年,高祖平定英布回到長安,因受傷,一病不起,就更想改立太子。當時張良進諫他不聽,而太傅叔孫通要以死諫爭,也僅僅表面贊同。最后還是四皓使惠帝轉危為安。有一次宴會,高祖命惠帝陪同,入席時他們侍從著惠帝,年齡都已80多歲。劉邦看到大驚,感到太子羽翼已成,不能再改立了。從此,他再也不提改立太子之事。不久高祖病逝,惠帝即位,時年16歲。
惠帝即位后,尊母親呂后為皇太后。當時他希望母親能和睦親屬,實際上呂后非常殘暴。高祖在世時,諸姬多幸,她受到冷落,就對高祖嬪妃極力迫害。諸子封王者除史載代王母薄姬以希見允許隨王就藩,其余王母皆不準隨子。對戚夫人的兇殘更是令人發指。她下令把戚夫人囚禁在永巷中,拔掉頭發,戴枷具,穿著紅色囚衣舂米。戚夫人當時曾悲憤地唱歌說:“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女 (汝)?”但就是這樣,呂后還心猶不足。她為了斬草除根,下令把趙王如意騙至京師,用藥酒毒死。然后斬斷戚夫人四肢,挖眼熏耳,讓她吃啞藥,扔在廁所里,稱為“人彘”。呂后這些所做所為,使為人“仁弱”的惠帝在精神上受到強烈刺激。他看到所謂“人彘”,知道是戚夫人后,大哭,生病有一年之久,從此不理朝政,每日飲酒淫樂,惠帝在位7年至漢惠帝七年(前188)就早早離開了人世,死時才22歲。惠帝死后葬安陵 (今陜西長安),謚號“孝惠”皇帝。惠帝的謚號所以稱“孝”,是因為所謂: “孝子善述父之志”。所以,在惠帝以后,除光武帝有“中興”之功例外,其余漢代皇帝死后謚號也都稱“孝”。
惠帝為太子時,因年幼,沒有娶妃。立為皇帝后,在漢惠帝四年(前191) 由呂后作主選立皇后張氏。其婚禮當時很隆重,僅聘金史載就用了黃金兩萬斤。但這個婚姻實際很荒唐,皇后張氏是惠帝親外甥女。呂后為了親上加親,就把她嫁給惠帝。張氏被立為皇后以后,呂后曾想方設法讓她生子,但張氏卻始終沒有懷孕。無奈,呂后就讓她謊稱懷孕,取后宮美人子作為兒子,殺其母,立為太子。后惠帝去世,即立為皇帝,由呂后臨朝聽制。張皇后的命運后來很悲慘。漢高后八年(前180)諸呂叛亂被平定后,她因黨與呂氏,被廢處北宮,死于漢文帝后元元年 (前163)。
惠帝同母所生只有一個姐姐,就是長公主。長公主的生年無考,史載少時曾與惠帝多年患難。長大后,約在漢王五年 (前202),嫁給張耳子趙王張敖為后。為后三年,她又險些被作為 “和親”的犧牲品,嫁給匈奴冒頓單于。當時由于呂后強烈反對,才改以宗室女為公主去“和親”。惠帝即位后,漢惠帝二年(前193),她被齊王劉肥尊為王太后,稱“齊太后”,漢高后元年(前187)去世,死后謚號“魯元公主”。長公主曾生有一子一女: 子張偃,惠帝死后以母為齊太后,被呂后立為魯王; 女即惠帝張皇后。
除了魯元公主和上文提到的趙王如意,惠帝還有6個異母兄弟,他們是劉肥、劉友、劉恢、劉建、劉長和劉恒。
劉肥,高祖微時外婦曹夫人所生。因是高祖庶長子,漢高祖六年(前201)被立為齊王。其食邑有70余城,史載“諸民能齊言者皆與齊”,是當時最大的同姓王。惠帝即位后,作為諸侯王,他曾在公元前193年入朝。但卻險遭大禍。他來到長安,惠帝對他很尊重,當著呂后,酒宴時竟讓他坐上座,待以兄弟之禮。這使呂后非常惱怒,就讓人酌兩巵鴆酒置于酒宴,命劉肥敬酒。但呂后沒想到,劉肥起來敬酒時,惠帝也起來想一齊敬酒,因此她慌忙把惠帝的酒巵打翻。劉肥感到奇怪,不敢再喝酒,就假裝喝醉告辭。回去聽說酒中有毒,他極為憂慮。后來接受內史建議,上書呂后愿獻齊城陽郡尊太后女長公主為齊太后,才博得呂后的歡心,被遣返歸國。劉肥在漢高后七年(前181)去世,死后謚號 “悼惠”,子劉襄嗣位。
劉友,高祖諸姬所生,為惠帝庶弟。漢高祖十一年(前196)被立為淮陽王。惠帝即位,因趙王如意死后無嗣,改立為趙王。當是同姓王大多娶諸呂女為后,劉友也娶了諸呂之女為后,但并不寵愛。因而他娶的諸呂女很氣憤,回到長安向呂后進讒。呂后在漢高后五年 (前183)就把他召至長安,囚禁并不準吃飯。當時劉友曾憤恨得作歌說: “諸呂用事兮,劉氏微; 迫脅王侯兮,強授我妃。我妃既妒兮,誣我以惡; 讒女亂國兮,上曾不寤。……為王餓死兮,誰者憐之?呂氏絕理兮,托天報仇!”但最終他還是被囚禁餓死。死后呂后除其國,以民禮埋葬在長安。后文帝即位,以他被幽死,追謚“幽王”,立其子劉遂為趙王,并立遂弟辟疆為河間王。
劉恢,高祖諸姬所生,為惠帝庶弟。公元前196年高祖誅梁王彭越后,立為梁王。16年后,因趙王劉友幽死被呂后徙為趙王。對此,劉恢曾很不滿意。再加上呂后強迫他娶其侄子呂產之女為后,王后從官都是呂氏,專權并對他監視,他的心情更不舒暢。終于在公元前181年,因愛姬被王后毒死,悲憤思念,6個月后自殺。死后,呂后以他只是為了女人自殺,無奉宗廟心,廢其嗣。文帝時,追謚為 “恭王”。
劉建,高祖諸妃所生,為惠帝庶弟。公元前196年,燕王盧綰叛逃匈奴,第二年立他為燕王。守藩15年去世,無嫡子,有美人子,被呂后派人殺死,國除。謚 “靈王”。
劉長,母為高祖趙姬,出生于漢高祖八年 (前199)。其母生劉長后,因受趙謀反事牽連系獄,不得解釋憤而自殺。高祖聞之后悔,命呂后為母撫養劉長。到3歲時,淮南王英布謀反,高祖平定叛亂即立他為淮南王。惠帝即位后,劉長因幼年喪母,依附呂后,受到呂后異于其他兄弟的待遇,沒有遭迫害。后文帝時謀反,被廢處蜀中,絕食而死。死后謚“厲王”。
劉恒,即孝文皇帝。
惠帝的外戚除皇后父張敖為宣平侯,主要就是呂氏。他們是呂后之姬呂臺、呂產、呂祿,侄孫呂嘉、呂通等。當時或封侯,或侍從呂后,已開始登上政治舞臺。惠帝死后,呂后臨朝聽制,又先后立為呂王 (呂臺、呂嘉)、梁王 (呂產)、趙王 (呂祿)、燕王 (呂通),封諸呂6人為列侯,他們完全把持了朝政,一直到呂后病死,陳平、周勃平定諸呂叛亂,擁立文帝,才結束了這場漢代最早的外戚專權。
惠帝在位7年,任用過4名丞相,他們是蕭何、曹參、王陵和陳平。其中除蕭何在高祖傳中已介紹,以曹參最為知名,他對惠帝時的統治政策曾產生極大影響。
曹參,沛郡 (今江蘇沛縣) 人。秦時任縣獄掾,與蕭何、高祖關系密切,在縣稱為“豪吏”。隨高祖起兵,曾身經百戰。歷任中涓、五大夫、執圭、將軍、左丞相等職。高祖稱帝后,被任為齊相國,封平陽侯。漢惠帝元年(前194),惠帝詔令除諸侯相國法,曹參被改任為齊丞相。第二年,相國蕭何去世,因蕭何死前推薦,他繼任為相國。曹參為相3年,最著名的政績就是推行黃老政治。早在擔任齊相國時,曹參就曾推行黃老之術,取得很大成效。當時他為了治理齊國,曾召集齊國許多儒生征求意見,但他們卻眾說紛紜,使曹參不能采納。后來聽說齊國有一個蓋公,特別善說黃老言,他便派人厚禮將蓋公請來,向他尋求對策。蓋公說:“最高明的統治策略是清靜無為,這樣老百姓會自己安定。” 曹參覺得很對,就對蓋公特別優待,采用黃老術,結果齊國大治,曹參也被稱為“賢相”。他到中央擔任相國后,繼續采用黃老術,推行無為而治。史載他“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之約束。”他選用郡國吏,只要歲數大,不善言談,是謹厚長者,就任為丞相史; 而對那些口辭文深,注重名聲的一律不用。他日夜飲酒,以致有的大臣想向他匯報、進言都無法開口。當時相府內外,一片喧嘩,都是大小官吏在飲酒狂歌。有的官吏看不下去,試圖讓曹參來管一管,他不僅不管,反而也飲酒大呼,與之相和。惠帝對此很不滿意,就命曹參的兒子中大夫曹窋私下去勸勸父親,曹參卻把曹窋打了200大板。惠帝更加生氣,就責備曹參說: “這是我讓他說的,你為什么要打他?”曹參把帽子脫掉向惠帝賠禮,但卻解釋說:“陛下你的才能恐怕是不及高祖,而我的才能也比不上蕭何。高祖和蕭何君臣一心,已經制定好法令,陛下你不用操心,我們這些人奉職,能遵守好以前的制度,國家也就治理得不錯了,我們還要什么更高的要求呢?”惠帝只得表示贊同。這樣一來,黃老當時大興,取得了很大成效。所以曹參死后,百姓就曾歌頌他說:“蕭何為法,講若畫一; 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靖,民以寧壹。” 曹參在漢惠帝五前 (前190) 去世,死后謚 “懿侯”。
惠帝統治的7年,是西漢王朝更加鞏固的時期。為了恢復、發展經濟,他大力推行輕徭薄賦、休養生息政策。惠帝即位伊始,就下詔減天下田租,復“十五稅一”。由于平定異姓王、抗擊匈奴需要大量經費,高祖曾加征田租。到惠帝時,異姓王被基本削平,匈奴也重結和親,就重新恢復十五稅一。這對農民來說多少減輕了一些負擔。公元前191年,惠帝又下詔 “舉民孝弟力田者復其身”,對努力耕田者免除徭役,鼓勵農民耕田。同時,還減免刑罰,“省法令妨吏民者”,以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到公元前189年,惠帝為使人口迅速發展,又下詔: “女子年15以上至30不嫁,五算。”漢代規定: 15歲以上的成年人都要交人口稅,每人是120錢,為一算,稱為 “算賦”。惠帝這時規定女子15歲以上到30歲不嫁,交人口稅五算,實際就是強制女子到15歲時就要結婚生育。這時發展人口和恢復經濟,在當時起了很大作用。
除了以上措施,在經濟上惠帝還下令“馳商賈之律”。西漢初年,對商賈還采取一定的抑制政策。這對工商業的發展顯然是不利的。到惠帝時,為繁榮經濟,西漢王朝下令放寬對商賈的限制。除了不準做官、商人的人口稅比平民重一倍外,其他都予廢除。這對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同樣起了很大的作用。
惠帝時的思想、文化政策更做了較大調整。在當時,不僅黃老思想已取代秦的法家思想在政治上占據主導地位,而且對各種思想也開始解禁。其標志是公元前191年惠帝對“挾書律”的廢除。“挾書律”原是秦始皇三十四年 (前213) 秦始皇下令“焚書”頒布的一條法令。這條法令規定: 只要不是由秦的博士官所掌管,全國有藏 《詩》、《書》、百家語的,都要交給郡守和郡尉一齊燒掉。如果誰膽敢私藏,就處以族刑。這是秦王朝的一種極為惠蠢的文化專制主義政策,西漢建立后本應予以廢除,卻由于 “漢承秦制”,仍然被繼續推行。它極大地遏殺了當時的思想、文化的發展。惠帝明令廢除了這項法令。“挾書律”的廢除使得思想文化的發展擺脫了一定限制,民間藏書當時紛紛出現,特別是秦代受到壓制的儒家思想又重新開始抬頭,為以后漢武帝的 “獨尊儒術”奠定了基礎。
惠帝時,西漢王朝對民族關系尤其是對匈奴的關系也處理得比較得當。漢惠帝三年(前192),惠帝仿照高祖,以宗室女為公主,繼續與匈奴冒頓單于和親。表面上看,這不過還是高祖和親的辦法,實際卻有著很多曲折。因為高祖時雖與匈奴和親,并賂送大批財物,但以掠奪為主事的匈奴對此并不滿意。他們在和親始定之日就已不斷騷擾邊境,惠帝繼位后和親已完全破裂。當時匈奴冒頓單于竟寫信侮辱呂后說:“我沒有妻子,你沒有丈夫,咱們倆人干脆和親。”呂后大怒,她議斬來使,要發兵征討匈奴。但當時經濟凋敝,人心思定,中郎將季布建議呂后還是忍辱以宗室女和親為上策。呂后權衡利弊,最后決定與匈奴和親。冒頓單于在漢廷寬恕為懷的感召下也感到慚愧,表示自己不懂得中國禮儀,希望呂后原諒,于是向漢廷獻馬再結和親。這次和親的締結不僅使得漢匈關系有了進一步的改善,也使漢匈兩族人民特別是中原地區人民得以免于戰患。對當時恢復、發展經濟有著重要意義。
此外,惠帝在位期間還有一件事情值得稱道: 這就是長安城的修建。高祖采納婁敬建議定都長安后,在長安開始修筑宮殿,建造了長樂宮和未央宮,但沒有修筑城墻。確切地說,這還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都城。為了更使長安象一個國都,以表明西漢王朝的強盛,也為了更有效地保護封建王朝的中央機構,惠帝開始大規模地修筑長安周圍的城墻。這項工程從公元前194年 (漢惠帝元年) 開始動工,到公元前190年完成,先后進行了五次修筑。其中有兩次比較大的修筑,一次征發了14.6萬人,一次征發了14.5萬人。長安城建成后,周圍有65里(實測為25100米),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都城,只有歐洲的羅馬城可與它媲美。長安城四面有12座城門,每面有三座,其中以宣平門最為重要,是當時出入最頻繁的城門。而每個城門又都有三個門道:左道為出,右道為入,中間是“馳道”,專供皇帝使用。在城墻修筑完工后,第二年又在城中修建了 “西市”,并對秦時最大的糧倉—— “敖倉”進行了改建。可以說,漢長安城的規模在惠帝時已經基本完成。
根據謚法: “柔質慈民曰惠”,惠帝在死后被謚為 “孝惠皇帝”。
上一篇:惠宗李秉常
下一篇:惠帝司馬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