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甲
字耦堂。文登湯村店子人。自幼聰穎,博覽群書,考中秀才,不久又以優等成績獲得廩生待遇,每年考試都能名列前茅,可是屢次參加鄉試不第。他依然不灰心,冬映雪、夏映螢,更加刻苦讀書,凡名家名稿及歷科闈表,均進行潛心研究,廣泛涉獵漢魏六朝以后各類經書、古詩詞文章,洞悉文章精髓。樹甲每寫就一篇文章,讀者無不稱好。咸豐二年 (1852) ,參加鄉試,名列全省第一,成為清朝登州府第九名解元。此時張樹甲已40歲。丙辰年 (1856) ,與畢瀚昭同登進士榜,張樹甲名列三甲第一百一十四名,被授戶部主事。翰昭與樹甲同鄉同榜,惺惺相惜,讀書之余,交往甚密。咸豐十一年 (1861) 秋,一部捻軍東進,張正在家鄉省親,與當地士紳共同謀劃組織團練防衛,因為文登境南北臨海,西有昆崳諸山作為屏障,綿延境上有險可拒。張率文登、榮成團練數萬人合力防守,器械糧草齊備。樹甲不時周歷各山隘,又赴石島和俚島等商賈云集之地,發動商人出錢資助團練。當時捻軍抵達福峴、章皮、橫擔、青山等關口,均被擊退。捻軍西退后,樹甲等人組織團練在各關口依山勢壘石而建防護墻,綿延80余公里,現仍存有遺跡。樹甲的母親去世,服喪期滿后回京供職,負責捐輸、納糧、庫房、國子監等官署中收發公文,并督辦通州糧運。在朝中有20多年名籍后,得補福建司主事,加員外郎銜。同治十三年(1874) ,張樹甲奉命賑濟文安各縣,公款以外他又將自己所有積蓄傾囊賑濟,幫助很多人擺脫困境。他生平好博覽群書,因為學問廣博,相國寶鋆尤其器重他,曾贈聯云: 居心忠耿應知我,下筆恢奇[1]最羨公。
張樹甲手跡
后因病告歸,不到一年去世于家中。張樹甲積書數萬卷,著有 《詩經論文》 《頤志堂雜著》等。其子張熙紱,太學生,精通地理學,他繪制的文登縣地圖,清晰明確如同指掌螺紋,纖毫不缺。
附: 張樹甲 《服闕入都途中》詩
昔吾離家時,惘惘[2]不能去。
今吾離家時,叱馭赴前路。
非關今昔殊,有親無親故。
親在辭以行,痛若失乳哺。
親歿不復出,亦恐負恩遇[3]。
四時有消息[4],出處[5]非無據。
惟當治裝前,一展松楸樹。
宛轉別慈魂,俯仰申孺慕。
捫胸千萬言,攀條向誰訴?
顧惟生鞠恩[6],一瀉淚如注。
罔極不能酬,遑侈[7]經世務。
掛冠情過激,彈鋏[8]計殊誤。
會當辭冗官[9],尋我遂初賦[10]。
通籍四十余,宦情淡如水。
況值萱闈年,桑榆迫短晷[11]。
三復《循陔》[12]篇,歸鞅[13]不能止。
滿擬偕妻孥,竭力奉甘旨。
豈知堂前荊[14],先萎半樹紫。
慈顏日垂泣,衰病無全理。
少婦慘朱顏,經年又殉矣。
所以三年中,著面淚如洗。
心力日衰耗,那復堪驅使。
親朋迭寄書,勉為蒼生起。
小草[15]忽遠志,太倉真稊米[16]。
郎署羈馮唐[17],壯心徒為爾[18]。
同氣[19]只三人,弟幼顧長往[20]。
所幸妹氏存,風神實散朗。
鳳雛育未成,明珠遞落掌[21]。
病骨久支離,、神思日惝怳[22]。
今來送我行,未語先凄惘。
問我何時歸,恐我羈塵鞅[23]。
不記勝衣[24]初,饑寒擯族黨[25]。
腹餒兄讀經,手皸妹學紡。
慈母作嚴師,寒月徹虛幌[26]。
光陰幾回換,骨肉漸墟莽[27]。
燎須不讓勣[28],知足盍師廣[29]。
此言未渠終,已聽雙輪響。
長風挾飛霰,同云忽郁泱。
燕羽有差池,一慟何堪想。
山妻[30]工作家,廿載甘憔悴。
雖無慷慨姿,尚非兒女態。
每當辦裝日,綠窗燈一穗[31]。
萬種紆春愁,不灑臨歧淚。
今春催赴官,語顧與前異。
前以叔氏存,諸兒賴識字。
課讀常夜分,擇交必古誼。
自驚茂蘭折[32],痛苦失左臂。
辛苦并一身,惟君自督帥。
君留網在綱[33],君行市易肆[34]。
勸學雖夙心,治外豈婦事?
倘遺畫虎譏,恐負丸熊[35]意。
此事我亦難,此語卿姑置。
勿以訓兒篇,亂我方寸地。
一兒留持家,事如蝟毛集。
一兒從遠游,泥沾馬蹄黑。
一兒依乃兄,隨分[36]課耕織。
一兒就家塾,勉力事筆墨。
而獨更一兒,怙恃[37]悼前失。
一意勤撫摩,三年臥榻側。
稍可節驕慣,未忍予呵叱。
令伊父母存,或當嗔姑息。
較伊父母恩,究不抵萬一。
以此來征途,勢難恝[38]一刻。
諸兒皆顓[39]愚,此兒尤孤特。
本無伊穎田[40],安藉冀成立?
回首念諸雛,風前衣盡濕。
平昔有恩師,心香虔一瓣[41]。
南軒[42]真大儒,太邱[43]更碩彥。
憶從竹林游,南軒詫未見。
頭角小崢嶸,豫卜科名選。
豈知釋褐歸,空切筑場戀[44]。
荒墳下馬尋,宿草只雞奠[45]。
立雪[46]誓來生,難酬心一片。
太邱讀禮時,群英悉北面。
顧獨偉視平[47],此豈長貧賤!
傳衣[48]心略酬,解組局忽變。
羞澀馀空囊,破落守枯硯。
頻年無米炊,此境慘歸宦。
兩師恩最深,兩恩報疑倦。
太息陸莊荒[49],回首淚如線。
家居閱數載,族黨洽恩義。
聞我將遠行,來者日數四。
次第開別筵,殷勤贈旅費。
并問首路期,一一先期至。
父老為移裝,兒童為引轡。
相送幾空村,祝我前程利。
倘無分寸功,何以副茲意?
計惟守素履[50],窮達不殊致[51]。
上以酬國恩,下以濟民計。
政成早賦歸,略竟昔年志。
顏公家廟碑,范公義田記。
暇輒漉春酒,重修疏廣事。
追話此時情,秋山迎曉翠。
讀書人愛書,亦是一結習。
傳書有替人,此樂尤莫及。
始吾學問字,冊僅兔園識。
經營三十年,逐漸富簽笈[52]。
有室如斗大,縱橫經史集。
新辟一畝園,花樹紛離立。
攜書讀花間,不知香露濕。
時有清風來,吹紅滿緗帙[53]。
南面輕王侯,官書促行急。
掩卷辭古人,惘惘如有失。
昔吾舍渠去,有弟為什襲[54]。
今乃付諸兒,恐徒恣蠹蝕。
再拜問經神[55],別君定幾日。
會須盈五車,歸擁百城邑。
豎儒抱咫見[56],動詡知時杰。
吾敢張虛名,一得亦須揭[57]。
方今四海憂,不在斧斨缺。
旗丁齒日繁,鴉片毒尤烈。
況聞西域船,通市恣饕餮[58]。
飲酖初亦甘,養癰后必決。
農曹諸弊叢,尤自煩剔抉。
錢當五銖復,鈔須九賦絜[59]。
谷米購內地,可補轉漕缺[60]。
向來謀國人,亦自謹施設。
徙突仍留薪,廢食轉因噎。
奮筆抒罪言,愴然五內熱。
儒生好談兵,往往招譏侮。
顧以忠憤同,傾懷試一吐。
江南馳羽檄[61],關西沸金鼓。
恭聞老大臣,取次剪丑虜。
而獨夜郎天,竟閉邛笮戶[62]。
老佗奮狂謀,擢發罪難數,
吾欲請長纓,縛奴如縛虎。
枕戈待旦行,聞雞中夜舞。
荒徼洗蠻煙[63],王師沛時雨。
瀾滄一片石,鐫功告萬古。
柳色環行營,弓衣繡樂府[64]。
歸奉萬年觴[65],青天已再補。
【注釋】
[1] 恢奇: 壯偉特出。
[2] 惘: 失意迷惘。
[3] 恩遇: 指皇帝的恩惠知遇。
[4] 消息: 謂一消一長,互為更替。
[5] 出處: 謂進退。
[6] 鞠恩: 生育撫養的恩情。
[7] 遑侈: 匆忙過多。
[8] 彈鋏: 彈擊劍把。鋏,劍把。戰國齊孟嘗君食客馮諼彈鋏而歌曰: “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后來比喻有所希求于人。
[9] 會當辭冗官: 應該辭去閑散的官職。
[10] 初賦: 原來隱居歸里的愿望。賦,指賦歸,辭官歸里。
[11] 況值萱闈年,桑榆迫短晷: 意謂況且母親年老,在人世為時不多。
[12] 三復 《循陔》 篇: 多次誦讀 《循陔》之篇章。循陔,謂奉養父母。
[13] 歸鞅: 猶歸車。謂驅車返歸。
[14] 荊: 舊時自稱其妻為“荊”。以荊枝當髻釵,用粗布作衣裙,為貧家女的裝束。荊意字本此。又稱“拙荊”。
[15] 小草: 中藥名,遠志的苗。以小草為自謙之詞。
[16]太倉真稊米: 《莊子·秋水篇》: “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太倉乎?”喻其渺小,微不足道。太倉,京城儲糧的大倉; 稊,草名,結實如小米。
[17] 郎署羈馮唐: 戶部官署還羈留著我這個老人。馮唐,漢安陵人。文帝時,為中郎署長。敢直諫,文帝悅,任其為車騎都尉。景帝為楚相,尋免。武帝初,舉賢良,時年九十,不能復為官。后有“馮唐易老”之說。
[18] 壯心徒為爾: 意謂空發其雄心壯志。
[19] 同氣: 原指有血統關系的親屬。后多指同胞兄弟。
[20] 顧長往: 卻去世。
[21] 鳳雛二句: 意指妹妹的女兒沒有長大,而她的兒子又一個個夭折了。
[22] 惝怳 (huǎng): 猶“惝恍”。此謂模糊,恍忽。
[23] 塵鞅: 世俗事物的束縛。鞅,套在馬頸上的皮帶。
[24] 勝衣: 兒童稍長,體力足以承受得起成人的衣服。
[25]擯族黨: 意謂因家境貧寒族黨被所累而擯棄之。擯,排斥,棄絕。
[26] 寒夜徹虛幌: 深夜母親課子讀書教女織績,所以月光照著空床。幌,帷幔。
[27] 墟莽: 謂一個個被黃土掩埋荒草覆蓋了。
[28]燎須不讓勣: 意謂帝對已的恩遇不亞于當年唐太宗對李勣。典出《舊唐書·李勣傳》: 李勣,唐離狐人,字懋功,本姓徐,唐高祖封英國公,賜姓李。貞觀初拜并州都督,降突厥,破薛延陀。勣時遇暴疾,驗方云: 須灰可以療之。唐太宗乃自剪須為其和藥,勣頓首見血,泣以懇謝。帝曰: “吾為社稷計耳,不須深謝。”
[29] 盍師廣: 何必學習李廣 (未封而有怨言) 。漢名將李廣部下因軍功封侯的人很多,而李廣本人抗擊匈奴,戰功顯赫,卻未被封侯,自嘆曰: “豈吾相不當侯也? ”
[30] 山妻: 隱士之妻。多用為自稱其妻的謙詞。
[31] 綠窗: 泛指婦女的居室。穗: 燈花,燭花。
[32] 茂蘭折: 指小弟去世。
[33] 網在綱: 綱目俱在。喻一切按部就班,井井有條。
[34] 市易肆: 店鋪變成了市集。比喻亂了套。
[35] 丸熊: 揉和熊膽作成的藥丸,《新唐書·柳仲郢傳》 :“母韓,即皋女也,善訓子,故仲郢幼嗜學。嘗和熊膽丸,使夜咀咽以肋勤。”后多用為形容賢母教子的典故。
[36] 隨分: 照例,照樣。
[37] 怙恃: 父母的合稱。
[38] 恝: 無愁貌。
[39] 顓: 愚蒙。
[40] 伊穎田: 指故鄉扶兒女成立的田產。典出唐韓愈《祭十二郎文》 》 : “求數頃之田于伊穎之上,以待馀年。教吾子與汝子,幸其成; 長吾女與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韓愈,河內河陽人,地處伊、穎兩水之間。
[41] 心香虔一瓣: 謂心中虔誠敬禮,如燃香供佛。
[42] 南軒: 作者的恩師之一。
[43] 太邱: 作者的恩師之一。
[44] 空切筑場戀: (作者為官歸來時,老師已死) 生前白白地急切盼望學生成才成名。切,急切,迫切。筑場戀,筑造場圃,等待收獲的感情。這里比喻企盼學生成名的感情。
[45] 宿草只雞奠: 以菲薄的祭品祭奠荒冢。
[46] 立雪: 宋游酢、楊時初見程頤,頤瞑目而坐,二人侍立于雪中,及覺,門外之雪已深一尺。后遂以“立雪”為敬師篤學的典故。
[47] 顧獨偉視平: 卻唯獨認為普通的我為奇異出色。
[48] 傳衣: 繼承師業。衣,指袈裟。佛教禪宗自初祖至五祖皆以衣缽相傳,作為傳法的信號。
[49] 陸莊荒: 即“陸氏莊荒”。唐李冗《獨異志》載: “唐崔群為相,清名甚重。元和中,自中書舍人知貢舉。既罷,夫人因暇日常勸其樹莊田以為子孫計。笑答曰: ‘余有三十所美莊,良田遍天下,夫人復何憂! ’ 夫人曰: ‘不聞君有此業。’ 群曰: ‘吾前歲放春榜三十人,豈非良田耶? ’ 夫人曰: ‘若然者,君非陸相門生乎?然往年君掌文柄,使人約其子簡禮,不令就春闈之試。如君以為良田,則陸氏一莊荒矣! ’ 群慚而退,累日不食。”后遂以“陸氏莊荒”為在科舉考試中杜絕行私請托之典。
[50] 素履: 比喻質樸無華、清白自守的處世態度。
[51] 窮達不殊致: 意謂無論在什么樣的處境下,也不改自己的初衷。
[52] 簽笈: 謂藏書極豐,書箱上要加簽以別識。笈,書箱。
[53] 緗帙: 淺黃色的書衣。代指書卷。
[54] 什襲: 把物品重重疊疊地包裹起來。引申為鄭重珍藏的意思。
[55] 經神: 漢鄭玄為經學大師,人稱為“經神” 。此指古書。
[56] 抱咫見: 謂目光短淺。
[57] 須揭: 謂公之于眾,供人參考。
[58] 饕餮: 傳說中一種貪食的惡獸。此指貪殘。
[59] 錢當五銖復,鈔須九賦絜: 意謂錢幣的鑄造、賦稅的征收均應恢復古制。強調應從這兩方面加強管理。
[60] 可補轉漕缺: 意為可以彌補漕運力量的不足。漕: 水道運糧。
[61] 羽檄: 即羽書。
[62] 竟閉邛笮戶: 意謂邛笮尚未征服。邛笮: 古時西南少數民族的國名。
[63] 荒徼洗蠻煙: 意謂平息邊界上的戰亂。荒徼,邊界。
[64] 弓衣繡樂府: 弓衣上繡著樂府詩。形容慷慨壯歌于沙場。樂府: 詩體名。
[65] 歸奉萬年觴: 凱旋回京獻上祝福的酒。
上一篇:宗澤
下一篇:張濂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