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沛惇
字伯成,一字澄懷,號鶴泉。乾隆嘉慶年間人,世居文登縣葛家鎮呂家集。父呂肇齡,字歧封,乾隆年間歲貢。沛惇幼承家學,博覽群書,乾隆丁酉拔貢,嘉慶庚申 (1800)恩科舉人,歷館陶縣教諭,保舉候選知縣。任職館陶時,地處山東西部,蒲松齡所寫 《聊齋志異》 多為西部故事,沛惇早年即屬意聊齋先生文筆,及官館陶同屬東臨道,留意聊齋人物地名掌故,閑暇將所輯抄錄成帙,集而成書,為 《聊齋志異輯注》 。福山王延慶,字香海,曾在沛惇父肇齡萊州任內奔走。為舉人時,沛惇請王延慶為 《聊齋志異輯注》 寫序,序中曰: “余官萊州,日夕從歧封先生之后,奉枚屨,領緒論,澄懷能世其家學,最稱博洽人矣。”沛惇任滿歸里,詩書而外又加厘訂。但未付梓,后卒于家。有三子,長應登,次應選,三應奎。沛惇弟兄三人居長,次淋淪,湛恩行三,字叔清,號坦齋,增廣生員。嘉慶年間,呂湛恩兄沛惇已故,由其侄應選、應奎拿出 《聊齋志異輯注》稿,寫呂湛恩輯,侄應選、應奎參校,文登舉人于書佃、福山舉人王延慶同訂,由呂湛恩出資刊印行世。面世后受到各界人士關注,《聊齋志異》各種版本流行全國。插圖本、繡像本,俱書為文登呂湛恩叔清注。木版、鉛印、銅版、石印都有,不下四十余種版本。文登呂湛恩之名風靡全國。光緒年間于霖逢修志,採錄實際,記呂沛惇著《聊齋志異輯注》 ,還其歷史真面目。
上一篇:呂正斯
下一篇:呂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