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騏
李騏,本名馬,字德良,福建長樂人,祖居長樂太平港。其先祖有仕宋為提幹者,鄉人稱“提幹李家”。父李原善,母葉氏,自同邑馬家改嫁李氏。李騏與永樂十年(1412)狀元馬鐸為同母異父兄弟。李騏年少時即穎悟異常,10歲能通讀《孝經》、《論語》,洞悉其義。年稍長,入補縣庠弟子員,賦詩為文,多出前輩之上。永樂十五年(1417)福建鄉試第一; 十六年(1418)會試中式,是科考官曾棨亦為前科狀元; 廷試畢,成祖皇帝親擢第一。當皇上閱其卷時,嫌“李馬”名不甚雅,遂改“馬”為“騏”。3日之后,士子齊集朝堂,聽候揭榜。唱名者高叫“李騏”,3聲過后,竟無應者。原來,皇帝為李馬改名,事先并沒有和他通氣,以致出現了這樣的笑話。皇上慌忙出來解釋: “李騏就是李馬,朕已為他改名。”李騏這才出列聽詔受賜,領受狀元及第應受之紗帽、銀帶、朝服等,受官翰林院修撰。騏秉性嚴毅方正,有過于其兄馬鐸,為人極為正統,甚至有些刻板,與人相處總是一本正經,很少和人開玩笑,遇有不順眼的事,總是單刀直入地直刺其過,毫不講情面。其在翰林,多從事文獻纂修工作,勤于所事。永樂二十一年(1423)他奉命典應天府鄉試,去取進退,絲毫不徇私情,時論稱善。永樂二十二年(1424)夏李騏染病,病中忽得永樂皇帝駕崩的消息,大為哀痛,加以身體虛弱,大有不勝之態。有人勸其節哀注重身體,他動情地說: “皇上給我的恩典夠重的了,我未好好報答,而今皇上賓天,我豈不應大哭一場,以報皇恩?”悲慟過甚,以致病情加重,從此臥床不起。次年正月,新皇帝以其忠勤盡瘁,重典賜恤其家,賜其父同李騏之官,追贈嫡母葉氏為安人,繼母黃氏、妻陳氏同為安人。然而,家庭的不幸接連而至,數月之后,繼母黃氏去世,騏抱病回籍奔喪; 不到1個月,結發之妻陳氏又得病身亡。不到半年連喪二親,這對他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洪熙元年(1425),李騏病危而亡,年僅48歲。其死時官仍為修撰,抱負未展身先亡,時人甚為嘆息。
上一篇:李釜
下一篇:李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