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棠
一、遼代唯一的“三元”
科舉考試最榮耀的是連中三元,即州縣的取解試(明清為各省鄉試)、禮部的省試(明清叫會試)、皇帝的殿試皆為第一。在中國科舉史上,連中三元的僅13人(一說12人)。遼代三元僅一人,即王棠。
王棠,涿州新城(今河北新城東南)人。他出身于一個士大夫家庭,自幼好學,深受封建儒教影響。及長,博覽史籍,號為“博古”。他擅長文辭,寫得一手好文章。
遼是契丹族建立的國家,契丹人尚武。對漢族士大夫來說,科舉及第是一條入仕之路,王棠以極大的熱情參加科場角逐。遼興宗重熙十四年(1046),王棠參加州縣考試,當時叫“鄉貢”,奪得第一名。翌年,參加禮部主持的省試,又一舉奪魁。在不久舉行的殿試中,復大魁天下,成為遼代第34位狀元,惟一的“三元”。
此科進士共68人,王棠是杰出的一個。
二、剛正不阿的清官
政局安定與否,關鍵因素是官吏,個人道德才能直接聯系著政權興衰。遼經過圣宗時期的封建化,到興宗時期漢文化的因素上升。他不僅首開殿試,也敢于放手重用漢宮。
王棠中狀元后,被任命為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昭烏達盟巴林左旗林東鎮南)鹽鐵使。鹽鐵是重要財經來源,歷代均為官營。遼是個半游牧半農墾部族,鹽非常重要; 鐵不僅可以做生產工具,還廣泛用于軍事。所以,遼代對鹽鐵格外重視,私運鹽鐵要受嚴酷刑罰。
上京是遼朝的首都,是政治中心,居住著大批契丹貴族及其他少數民族上層人物,長期以來,他們的地位比漢官高,養成了無惡不做的劣習。他們互相勾結,貪污受賄,不少人私下經營鹽鐵。王棠到任后,嚴剎歪風邪氣,整治衙門,收到顯著效果。因成績卓著,久任此官不調。為了將王棠趕出上京,地方豪霸與契丹貴族上書誣告王棠收受賄賂。興宗把他關進牢房,經過調查,純系誣告,王棠被釋放出獄。
興宗皇帝為了不得罪上京權貴,把王棠派到東京遼陽府(今遼寧遼陽)任戶部使。戶部使管理戶籍,據此制定賦稅徭役,是關系百姓存活和國家財政來源的重要官職。王棠到任后,核查戶籍,從不亂定稅額,不向百姓額外攤派。他體察民情,了解百姓疾苦。
王棠任戶部使經管得方,多年未動官職。道宗大康二年(1076),遼東發生饑荒,百姓因饑餓而死者遍野。王棠針對災情上疏請求開倉賑恤,皇上允準。
大康三年,提升王棠為樞密副使,并拜南府宰相。
三、始終如一
任宰相期間,王棠克己盡職,對政事一絲不茍,從不拖延或擱置一邊。他不流于習俗,妥善處理各部門之間的關系,嚴明法度,對不執法或執法犯法者嚴懲。
在相位沒幾年,因體力不支,王棠多次上疏要求還鄉。大安末年,病逝家中。
上一篇:王杰
下一篇:王源中